跑马拉松的人没想过,有些赛程的“终点”是在千里之外;公益跑的30公里里程,只是未曾谋面的贫困同胞一个健康的开始。
1982年,正在扩大业务阶段的美国希尔顿酒店总裁小希尔顿到深圳考察,有人提议他在当地投资建酒店。小希尔顿连连摇头,因为当时的深圳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投资条件实在太差。临走前,他留下一本父亲老希尔顿写的书《Be My Guest》(请来做客)以及一本希尔顿酒店的年度报告。
三年后,一座上海宾馆在深南路上拔地而起,成为当年深圳市区和郊区的分界线,后来,它被称为深圳的坐标原点。深圳的上海宾馆正是受小希尔顿留下的两本书启发而建。在12月16日结束的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比赛(以下简称“深马”)中,约万名选手跑过上海宾馆——这里距离全程终点不到3公里。
即便没有完赛、或参与半马赛程,也不妨碍跑者途经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平安金融中心、华强北商业区、邓小平画像等多个知名地标和景区。在一座以“效率”为标签的城市,错失良机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有人说,“人生就像马拉松,速度并不重要,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是关键。”——然而很遗憾,这句话对飞速发展的深圳并不适用,甚至大部分人也无需小心翼翼捧着这碗鸡汤撑过此生。
奥地利哲学家弗兰克曾说,“要活得好像你是在活第二次一样。”弗兰克的话更像一场思维实验,指导人们通过“活第二次”的练习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人生固然漫长,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人生就像若干个马拉松。我们有时候会遇到“21公里”的问题,有时是“30公里”,有时是“42公里”。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并尽力完赛。
建设“深南大道”是深圳发展经历的第一个马拉松。1984年第一次扩建后的深南大道正式通车,各种项目接踵而至,深圳成为“大工地”,开始跑下一个马拉松。2017年,这条记录着小渔村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道路,成为深马的主要赛道,2018年则继续沿用了该条线路。
深南大道是很友好的赛道,平坦顺直。而有些赛道则颇为艰辛。跑者孙先生记得今年参加的长城马拉松,他笑称最后三公里的赛道地形堪比“大波浪薯片”,如果缺乏下坡技巧,脚趾盖很容易变黑,大小腿也会抽筋。
然而就在这样一条赛道上,却聚集了千名来自天南海北的跑者。5月8日,平安集团在长城居庸关启动了“平安三村工程公益跑”活动,只要累计达成奔跑30公里的任务,就能为贫困儿童捐出一份体检。当天,跑者们在这条起伏的坡道中,完成了100份贫困山区健康体检的公益任务。
公益与马拉松的联姻,让马拉松这项历史悠久的体育项目“活出了第二次”,也让许多人重新找到了奔跑的意义。有人跑上了瘾,在七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捐出4507公里,这意味着他给150个贫困人口带去了人生第一次体检。
《我的第一次体检》公益体检走进贫困山区纪实拍摄
我国新一线城市已经是马拉松的拥趸,而根据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也成为马拉松不可忽略的力量。都市人群沉醉于马拉松的快感中,蒸腾出内心的焦虑和压力。
然而跑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有数据显示七成的跑者习惯一个人跑。长跑的过程是自我的,我们很难在这个过程中与旁人发生联系。
跑步当然需要专注,但如果只关注自己,这项运动似乎过于单薄了。平安三村工程公益跑则以别出心裁的设计,打破了跑步者“自我”的标签。通过奔跑里程兑换山区体检的设置,将运动与善行联动起来,让城里的马拉松,成为乡村扶贫的“发动机”。
公益跑的年度收官站设在深马现场,截止赛事当天,该活动年度参与人次超120万,获捐公益里程突破一亿公里,成功达成10万份贫困山区体检公益目标——其中,已经落地的体检和义诊约1.5万份。
承接众多跑者的爱,今年5月,在一个导航没有信号、进村道路几乎报废的广西田东县贫困村里,平安集团“三村工程”村医项目的健康检测车开了进去。
村里的孩子从没检查过身体,他们穷尽了想象力去回答“体检是什么”的问题:“打预防针?”“检查手?”更多孩子窘迫地回答:“不知道。”
这些答案在倡导定期体检的都市人听起来,荒诞地让人心疼——比脚上的水泡还疼。跑马拉松的人没想过,有些赛程的“终点”是在千里之外;公益跑的30公里里程,只是未曾谋面的贫困同胞一个健康的开始。
对连续两年以上的跑者调研发现,坚持跑步的原因主要是已经成为习惯、缓解生活压力、维持身材。此外,参加比赛、突破自我等也是持续跑步的重要动因。但如今,当被问起“你为了什么而跑步”时,参加了平安三村工程公益跑的跑者,往往会比其他人多一个答案。
在我国,马拉松跑者从未像今天这么多。而人们对马拉松赛事的严苛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对于少数马拉松赛场演变成秀场的乱象,抨击声不绝。
11月25日开跑的2018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就出现选手抄近路、套牌、替跑等舞弊行为,引起众怒,组委会最后对258名违规跑者做出禁赛处理,其中三人被永久禁赛。
公平公正是体育赛事最基本的精神。然而脱下跑鞋,身边的发展有快有慢,生活中即便是相对的公平,都需要花大力气去达成与维护。当看到村民庄重地穿戴过年服饰来检测车前做第一次体检时,你就会期望生活中的“某些捷径”能够被允许;当看到牙齿几乎都掉光的百岁老人互相搀扶着做人生第一次身体检查时,你才会涌起打破“固定线路”的冲动。
率先发展起来的人们,有责任帮助贫困地区的同胞一道迈进小康,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奔向同一个终点。
江西瑞金的一位86岁老人,因为腿脚不便,连开到家门口的平安健康移动检测车都进不去,于是志愿者把检测设备都搬下了车,让老人在家里做完了全部检查。
一位正在地头干农活的老人突然全身瘙痒,村医束手无策,于是派人请平安的主任医师为老人诊治。两位医生没顾上吃饭,带着设备直奔村医家,为患者做了各项检查后排除心梗,最后采用抗过敏治疗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平安集团的健康扶贫,正是让这些群体获得健康的“捷径”。志愿者们上山下乡,跨越80多个贫困山村,行至数万公里,新建或升级1000家独立诊所,为万余名村民送去健康检查与治疗等医疗服务,包括DR胸片、彩超在内的62个体检项目达到了城市二级医院以上的水平。
同时平安集团派出具备影像检查(B超、数字X线)、POCT检验(血糖、尿液分析)、全面检验(三大常规,血脂,生化检测,肝功,乙肝五项,肾功,肿瘤筛查AFP )功能的“移动健康检测专车”走进中国偏远山区,为贫困村民提供健康体检与名医义诊服务,让高水平的医生、设备和技术来到最基层。
在实际帮扶中,平安集团发现许多老人只会说地方方言,也听不太懂普通话,与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的交流沟通十分不便。为了更好地深入乡村服务,平安集团发起了“方言翻译官”的招募活动,让那些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有志之士,与平安一道,携公益大爱之心回馈自己的家乡。
【编辑:张羽 校对:李强 责编:唐杰 审核:王欣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