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日中午12点,也就是美国时间大约11月1日晚上11点,加拿大华裔歌手吴亦凡,英文名Kris Wu,发布首张专辑《Antares》,很快便包揽了iTunes美国榜单前十首中的七首,其中November Rain冲上了第一名,力压美国歌手Ariana Grande(下文用A妹代称)和Lady Gaga,吴亦凡自己开心地发微博炫耀。 国外网友全都一脸懵逼:who is Kris Wu?(谁是吴亦凡?)同时Chinese bots(中国机器人,也就是中国水军)这个词也被提起。 11月4日,A妹经纪人发Twitter说吴亦凡用水军刷榜——he is using bots。 不久又另外发了一条辟谣,说他没发过那条。 但是很快有人贴出了不同时间点不同版本的截图,力证他确实发过那样一条Twitter,只不过事后删除了。不过目前他Twitter页面上两条推文都看不到。 Kris Wu登上了Twitter的热门趋势,还获得了一个新外号:Kris Who。 在中国有着超高人气、但在美国没多少人认识而他也并没有努力跑通告让美国人认识自己的吴亦凡,去美国发歌,然后国内的粉丝用最熟悉的饭圈流程提前集资、提前发好冲击各个榜单的教程,利用美国人睡觉的时间差,按时翻墙去为他屠了美国人的榜。 因为粉丝集中刷榜,一分钟内卖出1万9千首,导致系统错误预估吴亦凡新歌的24小时销量是1400万,是第二名Lady Gaga的1600多倍。 实际上,Kris Wu并不是第一个被外国网友问who is he的,也不是第一个被外国网友指称使用了Chinese bots的,更不是第一个利用两国时间差冲榜的华人歌手。 8月24日,韩国组合bts(防弹少年团)发新专辑时也是一直冲不了顶,因为蔡徐坤在北京时间23日上午10点、美国时间22日晚上9点的时候发了新歌《wait wait wait》,也是很快冲上榜首,很快本人发了微博炫耀。 当时Twitter上也是一片吐槽:who is KUN? 但即便是倒回两个多月以前,老外对华人歌手奇袭美国音乐榜榜首的事情也几乎“不意外”了。我在Twitter上Chinese bots的搜索结果页面翻了很久,没有翻到源头,但这个词,确实早就在用了,bts就不止遇到过一次。 这个词其实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因为常常被拿来跟Russian bots(俄罗斯水军)一起用,在Twitter上搜Chinese时下方有关联搜索词Chinese bots。不用怀疑,确实有种族歧视的意味。你可以说某些中国人使用了水军,但直接冠上“中国水军”的称呼,就是不对。 美国人不认识蔡徐坤,不认识吴亦凡,不肯接受一个不认识的中国歌手莫名其妙挡在他们熟悉的A妹、Lady Gaga、BTS前面,所以不管他们是真的靠实力冲上榜首,还是靠“水军”刷上去,都更愿意扣上“Chinese bots”的结论,这并不意外。 尴尬的是国人对此的态度。 中国人屠了美国人的榜,值得骄傲吗? 我猜如果是张学友或者周杰伦登上美国人的榜首,我们肯定各个奔走相告骄傲得不得了,看,老外唱歌不如我们,看,老外也听我们学友/周董的歌。 但偏偏不是。 我们自己都知道吴亦凡唱歌是什么水平。 正因为美国人对我们戴着有色眼镜,所以华人想要在体现他们流行风向的iTunes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真正受到他们认可才更加不容易、更加需要真正的实力。 而我们都知道,不管是蔡徐坤还是吴亦凡,都没有这种实力。 作为中国人的我其实希望能有底气跟老外杠一杠:难道你们拿第一是理所应当,我们中国人登顶就是水军刷榜? 但我偏偏知道,没有这个底气。 这是一个美国榜单,体现的是美国的流行趋势。流量歌手们靠粉丝有组织地去奇袭刷榜赢得榜首,然后再拿着这样的成绩回到国内来吹嘘。 有意思吗? 跟那些没有作品却钉在戛纳红毯上赶都赶不下来的“毯星”有本质区别吗? 本质是国人骨子里的自卑。 我们何须在意外国人认不认识某个华人明星、在意外国人爱不爱听中国的歌? 好像在外国得到了认可,整个人便镀了一层金,可以闪闪发光地傲视国内娱乐圈了。 我确实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华人明星能走出国门,让外国人看到更多的中国面孔;我也希望中华文化,比如我们的音乐能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人听到。 然而现在大部分的情形其实都是在自嗨。 我们输出的并不是我们自己认可的有实力的明星和作品,而只是粉丝特供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发达、借助国内外信息的不对称、借助两国的时间差和粉圈文化差异等一切可借助的手段,镀金,回国,吹。 粉丝说,我们也是真金白银为爱豆打榜的,是那些外国歌手的粉丝白嫖,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也就算了,都是中国人怎么可以也嘲笑我们? 粉圈不是全世界,无论是一首歌、还是一部电影,如果本身不太行,都不可能靠粉丝小圈子里疯狂刷数据来获得大众的认可。 吴亦凡想要获得真正的尊重,流程也很简单。自己努力提升音乐创作的水平,唱出真正的好歌,然后去美国上节目跑宣传,告诉美国人我这首歌来自什么创作灵感有哪些独特之处,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让美国人也愿意去听去下载。这样冲上第一,或者哪怕不是第一,我都服。 而不是现在这样投机取巧,通过粉丝的力量直接冲上榜首:不认识不要紧,都第一名了肯定是好歌,来都来听一下吧。 国内近几年来的恶劣风气,让很多人都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类似这样的榜单,是你的作品真的够流行、够红,才会上榜,而不是上榜了,就代表你的作品够流行、够红,用这种自欺欺人的形式去掩盖实力比不上人气的事实,还希望所有人都能跟粉丝一起狂欢? 粉丝扪心自问,你喜欢的究竟是这首歌,还是这个人? 原本代表大众喜好的排行榜,因为外来小圈子刷榜的强势介入,导致结果并不能正常反应大众喜好。粉丝可以刷,水军是不是也可以刷?毕竟在不怎么懂得这些粉圈操作的老外看来,粉丝和水军没什么差别,都是可以操控结果的“机器人”。 于是原本为了展示明星/作品实力的榜单,沦为本人和粉丝吹嘘的战场。 习以为常≠正确。 国内已经沦陷了,国内的网友都看得麻木了,现在粉丝又转移到国外去攻占国外榜单了。 是为国争光,还是丢脸丢到国外? 当然了,吴亦凡的粉丝会说,你对吴亦凡有偏见,你去听听他的新专辑,是真的很好听。 我在音乐方面确实不专业,但11月2号,英国卫报乐评就给出了两颗星,说他的新专辑是algorithmic rap karaoke from ex-boyband star,大数据算法的说唱卡拉OK,非常清新脱俗的批判了。 这篇乐评说他模仿了很多人的唱法,但他本人苍白的男团嗓音并不像他模仿的那些那么有个性;而他的歌词则十分尴尬,比如November Rain这首,旋律朗朗上口,但空洞的歌词让一切毫无意义。 只是粉丝吹捧得多了,可能连粉丝自己、甚至吴亦凡自己都信以为真,觉得吴亦凡的实力是真的,微博上的四千万粉丝也都是真的。理智的老外看待借助粉丝力量远涉重洋来冲榜的流量明星,大概就是一种悲悯的眼神吧:可怜的家伙,他真的以为自己是第一。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很努力,他进步很大,但我们谁都知道,这不是努力榜,也不是进步榜,他究竟是靠什么冲上榜首的,粉大家心里都清楚。 YouTube上,A妹的新歌播放量已经将近一千万了,就连另一个账号上传的点击量都有将近300万,Kris Wu的November Rain播放量才80万。粉丝可能精力有限,没顾上刷这里。 最后还要再说一句,真的有实力,不需要榜单也能证明,没有实力,上含金量再高的榜单,也不会得到认可,还会反过来让人怀疑榜单的含金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