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接触了两个年轻医生。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接受了很好的医学高等教育,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基层医疗机构。 说实话,从他们的身上仿佛看见了那年的自己。因为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基层当医生。 在这里,我想聊聊关于基层医生成长性的话题,希望更多年轻同行看到,少走弯路少掉坑,这是本文的最大目的。 媒体新闻经常说,同样院校的医学生,一个放到基层医院,另一个放到大城市三甲医医院,10年后,两个同学的医术可以相差天壤之别。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判断,我的第一反应是——媒体说的是真的。大城市大医院的同学在火箭般成长,小地方小医院的同学在慢悠悠散步,这就是结果。 悲观的话说完了,现在可以再说一些乐观的话。 如果时光再来一次,我依然还是会选择一毕业就下基层。因为在基层看到学到的东西和阅历,对生命的丰富历程来说,依然是有极大价值的。关键点在在于——到一定时期要坚定离开,学成就要出师,不要留恋舒服区域。在基层锻炼一阵子是上进,沉沦一辈子那是堕落,要分得清楚两者的区别。 在基层呆过的好处在于,你深刻体验过基层的贫穷、落后和自闭,所以你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和激情去努力上进。相比那些一路安逸富裕过来的年轻人,你的危机感更重,学习欲望更强,成功动力也更大。除非你根本不想离开!在一个人成功的要素里面,精神、欲望、斗志这几乎是最重要的因素。恭喜,只要你不是混日子的人,这种力量你有了。 在基层呆过的坏处在于,你对外面的世界(人、事、物)太陌生,缺乏全面和深刻的理理解。具体来说,你不知道一件事情对你意味着什么。比如,黄金般的工作机会短暂即逝,没有第二次,可你却没有拼命地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反而被一些普通机会迷糊了双眼。你不知道面试你的人说的每句话,他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前者是说,你的眼力很差。后者是说,你的反应速度很慢。这两个要素,会导致你抓不住好机会,这件事情,会让你“倒霉”很多年,毫不夸张地说。 我那年离开基层医院后,得到了一份世界级大企业工作的机会。本能告诉我,就是它了,千万不要搞砸。后来我拿着那个公司最低的薪水,也要到那个岗位工作。第一,那份工作最后培养了我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治好了我基层医生的通病——低头走路。第二,一年后,因为掌握了这个岗位的技能和累积了经验,我的薪水也调高到中上水平。更关键的是,在那里锻炼出来的职场思维,受益很多年。 举出这个亲身的例子,只不过想说明另一件事情。基层医生要流动进入人才市场,最大的麻烦还不是医术和临床经验的短板(这些都是可以学习提升的),而是思维的穷困和短缺。基层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把一个人的目光和品位熏染坏透,衍生出很多小家子气的行为。比如,要面子、不懂得妥协,也不知道换位思考。 对外面的世界缺乏全面的了解,就意味着没有办法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要不就太高要不就太低,这可能才是问题和麻烦产生的根源所在。 当我们要去一个终点和结果,但却没有地图,也不懂路,那会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除了迷路,不会有另一种可能性。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尤其也是小地方出来的人,越应该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正是为了防止误入歧途(迷路)吗? 胸有成图的人,从来不迷路,也不慌张。因为职场上,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基层的年轻人和大地方的年轻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天赋和智商,而是视野和思维,还有走路经验。 输入得少,想得少,走路少,这是很要命的发展短板。庆幸的是,你们已经进城,这种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加油!做什么?学习!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KZPBD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