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资阳市雁江区吉的堡幼儿园27名幼儿及7名幼儿教师走进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参与“科普进校园”实践活动。学校科研处处长尹倩、车辆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杨龙牵头设计高铁交通、工业机器人等4大主题体验区,通过“参观+实操”模式为幼儿打开科技启蒙之门,让学龄前儿童在实训场景中感受科学魅力。
活动首站设在高铁模型展区,杨龙化身“讲解员”,引导孩子们登上1:1还原的高铁模拟驾驶舱。“小朋友们看,这个按钮是启动列车,方向盘可以调节速度哦!”在他的指导下,3名幼儿轮流体验驾驶操作,其余孩子则在“检票口”模拟自助检票流程。当看到机械臂精准抓取高铁模型零件时,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火车会自己‘吃’零件!”
紧邻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成为“人气打卡点”。学校教师操控机械臂完成物品搬运、轨迹绘画等动作,尤其在喷漆技术展示区,机械臂配合炫彩灯光,在迷你车模上喷涂出渐变图案。“机器人的‘手’比我画得还好看!”5岁幼儿王小朋友的惊叹,折射出科技展示对幼儿认知的直观冲击。
在互动体验区,学校特别设计适合幼儿的低难度编程任务:通过平板拖拽图形化指令模块,控制简易机器人完成“躲避障碍”“运送小球”等动作。12组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协作,当看到自己编程的机器人成功将小球推进目标筐时,孩子们兴奋地拍手欢呼。
汽车喷漆体验环节更将工业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幼儿们手持儿童安全喷枪,在白色车模上自由喷涂彩色图案。“我要给小车喷上彩虹!”“我的车是星星图案!”稚气的创意在车模上缤纷呈现,教师同步讲解“颜色混合”“均匀喷涂”等基础原理,让抽象科技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体验。
作为资阳市校地合作科普项目的重要实践,本次活动尝试将学校的专业教学设备转化为幼儿科普资源。尹倩介绍道:“我们精选高铁、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等3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将复杂设备简化为适合3-6岁儿童理解的互动场景,比如把机械臂比作‘会跳舞的大手’,让科技启蒙更贴近幼儿认知。”
活动中,吉的堡幼儿园教师观察到显著变化:平时内向的幼儿在操作机器人时主动提问,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这种‘沉浸式’科普比绘本教学更直观,孩子们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真正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带队教师李老师表示,后续计划与学校共建“月度科普开放日”,让更多幼儿走进车院实训基地。
本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搭建起孩子们探索科学的互动桥梁,更是学校深化科普教育的创新实践。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持续探索科普教育新路径,不断通过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开展科普讲堂、沉浸式实验、科创主题竞赛等多元活动,全面提升科普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培育更多兼具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车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