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乡村的发展当中,总有一些走在前面的“明星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累着经验,供后来者汲取其中营养。
今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走进“明星村”,带你们一起探访这些“明星村”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方面的新思路、新经验。
青杠树村
最美乡村 图谋“二次创业”
□本报记者张明海
2月22日14时,农历正月初七。虽然已经是节后第一天上班时间,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仍然是游人如织,趁着艳阳品茶、划船、放风筝。村里的停车场已满,村口竖起了禁止进入的路锥,执勤的交警一遍遍提示“请到对面的停车场停车”。
村民邱应章开玩笑说自己“完全没过好年”,“除了大年三十,这个春节基本上都在接待游客。”
春节期间,青杠树村有多火?青杠树村景区运营平台公司香草湖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小王给出一组数据:从大年初一到初六,每天游客量上万人,六天时间,不算上停在景区外面的车辆,单是进景区的车辆就超过13000台次。这个小村子,已经成为成都市周末重要近郊旅游目的地。
指着刚刚绽出嫩黄的油菜花田,邱应章说:“再过几天,油菜花完全盛放的时候,村里还要挤得‘打堆堆’,周末来更要赶早呢。”
乡村旅游业火爆,青杠树村的“当家人”、支部书记韩忠更不敢放松,“既要做好景区春节期间的正常运营服务保障工作,又要思考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计划。”
2012年6月,青杠树村启动了村落改造建设,2000多村民住进新居,同时通过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打捆”使用再造景观,利用公司平台化运作实现市场化运营,完成了乡村美景的提档升级,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都50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和4A级景区。
数据显示:2017年青杠树村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带动就业800余人,农户增收600万元。
但韩忠仍然感到满满的压力。“人气很旺,发展‘瓶颈’也非常明显。”韩忠介绍,一方面是距离成都半个小时车程成为“双刃剑”,让近郊旅游变成了“一日游”,造成游客只是“看下美景,吃个饭,然后就回成都市区”;另一方面,目前景区发展只限于青杠树村北片区,一路之隔的村子南片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
目前,青杠树村瞄准的路径是:从“最美乡村”走向田园综合体――在韩忠看来,这将是青杠树村的“二次创业”。
韩忠告诉记者,目前青杠树村已经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正着手南片区特色民宿建设。“我们把村集体的院落和村民闲置的院落整合起来,做成特色民宿,吸引游客住下来,让游客体会到‘住农家’而不是‘住酒店’的感觉。”韩忠介绍,同时,青杠树村正与西南交通大学联手对青杠树村老街进行打造,在留游客住下来的同时,也让游客有更多特色游玩项目的体验选择。
就在记者来访的当天上午,三道堰镇还组织包括青杠树村在内的所有村的主要干部,前往同属于郫都区的战旗村学习考察,学习战旗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思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更上层楼。
[1][2][3]下一页 尾页
来源网址: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80223/0008566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