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们天府新区的所有楼宇都是亿元税收以上的楼宇。在发展质量上来讲,我们和上海浦东、深圳南山是可以比肩的” “天府中心的高铁站结合连接两个机场的地铁线,也可以做一个总部经济集聚的区域”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对天府新区作出了“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步伐。 天府新区总部经济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人大代表、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总部经济局局长葛凌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充分利用天府新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的优势,寻找机遇,设立一些面向欧洲、东南亚、中亚以及西亚企业的管理总部,“这是我们2018年集中要做的事”。 她说,高质量的发展之于总部经济,主要抓两个要点:一是按照全市建立产业生态圈的要求,实现总部经济在天府新区集聚、集群发展,构建起产业生态圈;二是总部经济基于产业生态圈的特点实现业态的生态化发展,也就是让聚集的这些总部企业能够实现自我更新,能够实现企业的新旧更替。 
▲天府新区菁蓉中心 图据天府新区官网 奋斗目标 亩产税收达到2000万元 葛凌介绍,天府新区的总部经济功能区是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目前地处天府中心的总部经济基地功能区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了亩产税收的要求,另一个是推行项目建设和产业导入同步推进机制。 “亩产税收,就是我们设定的基本发展目标即亩产税收1000万元。天府新区是小街区规制,基本上一个地块是10亩,所以一栋楼就是1亿元的税收。这是我们的基本目标,也是‘入门’门槛,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亩产税收达到2000万元”,她介绍,天府新区曾就此项指标与上海浦东和深圳南山作比较,“上海浦东陆家嘴总部经济功能区有三分之一的楼宇达到亿元税收,南山区的比例也差不多,所以我们也把亿元楼宇作为门槛”。 她介绍,目前已经有比较好的楼宇达到了5亿元的税收,也就是亩产税收超过了2000万元,还有一个楼宇达到了10亿元的税收,亩产税收达到了3500万元,“未来我们天府新区的所有楼宇都是亿元税收以上的楼宇。在发展质量上来讲,我们和上海浦东、深圳南山是可以比肩的”。 
▲天府中心片区意境图 图据天府新区官网 用楼聚产 经济的集中度和集聚度要更高 除了天府中心,天府新区的总部经济功能区还进行了拓展。 “天府中心一共是20多个地块,落地项目已经有18个地块了,只剩下几个地块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着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有一个近期和一个远期的规划”,她介绍,近期是沿着锦江南侧区域规划的,已正式命名为天府滨江总部经济功能区,“目前该区域已经达到了可以开发建设的条件了”。 葛凌介绍,天府滨江总部经济功能区引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天府中心的总部经济功能区基本上还属于以地聚产,就是政府通过出让土地来引进项目,从这种城市形态来看,更符合CBD的形态,但天府滨江是一个产业的聚集区,和CBD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希望该区域引入国内领先的有产业资源和产业内容的园区运营商,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让国有平台公司和他们共同合作。”葛凌介绍,合作有很多方式,可以采用混合所有制共同设立开发平台,也可以是国有平台公司完全持有资产,由引进的运营商进行管理。她说,这个区域定的基本目标是亩产税收2000万元,“比天府中心要高一些,因为这是用楼来聚产,而不是用地聚产,经济的集中度和集聚度就必须要更高”。 面向未来 远期新空间规划是天府高铁站建设 在谈到总部经济功能区采用的新模式时,葛凌表示,未来园区在运作中,还将引进企业的运作机制,让进来的产业和企业与园区的运营平台签订合同和协议,用法律的手段约束企业,必须在这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当经济效益不好的时候,可以进行新旧的更替和淘汰,让总部经济产业的聚集区做得越来越有生命力。 “从全国很多总部经济区域看,一个园区到了10年-20年,就会逐渐走下坡路,可能会呈现出萧条的势头,这是新区非常不想看到的,所以要以契约式的市场化方式来解决”,她表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发展来看,天府滨江总部经济功能区的发展趋势很好,“国内的一些很好的运营商都在和我们在接触、交流,目前意向项目都有3-4个”。 她介绍,远期新空间的规划是天府高铁站的建设,“天府中心的高铁站结合连接两个机场的地铁线,也可以做一个总部经济集聚的区域”。 在新经济发展方面,葛凌说,新零售、新消费和新金融是她关注的重点,“目前很多项目都在谈,从独角兽的角度看,即将要签的项目,估值从3个亿到8个亿的都有”。 
▲天府新区效果图 图据天府新区官网 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们天府新区的所有楼宇都是亿元税收以上的楼宇。在发展质量上来讲,我们和上海浦东、深圳南山是可以比肩的” “天府中心的高铁站结合连接两个机场的地铁线,也可以做一个总部经济集聚的区域” 市政协委员、锦泰集团再保险部总经理孙红梅: 从哪里吸引总部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以师徒形式激发人才活力 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成都该怎么走?深耕保险行业多年的市政协委员、锦泰集团再保险部总经理孙红梅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建议,成都要加快发展金融类总部经济,这要求成都聚集更多总部型高端人才。 “来成都7年,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正在越来越深。”孙红梅的经历,正是高端人才的“蓉漂记”。作为再保险领域的专业人士,孙红梅此前曾在深圳工作十余年,曾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履职。 2011年初,孙红梅经过一番考察,决心来蓉发展。她特别看好这里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特色,特意将女儿从深圳接到成都,“举家来蓉”。如今,7年过去,孙红梅始终不曾后悔这个决定——在她看来,成都这座城市具有无限潜能,特别在金融领域具有极强的先天优势。 在孙红梅看来,成都要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必须大力发展金融类总部经济,通过引进来和本土培养的方式,在成都建设更多金融总部基地。 在加快发展金融类总部经济的过程中,孙红梅还建议,成都要聚集更多总部型高端人才。具体而言,这类人才可以是精算师、再保险等熟悉海内外市场的金融人才。 提供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后,成都将从哪里吸引这些总部型高端人才?在孙红梅看来,这类人才要通过“引进+培养”的模式吸引,而针对成都的金融发展现状,首先要考虑多引进金融高端人才。 “通过引进这样的人才,成都可以借此在本土进行再培养,以师徒形式激发成都的人才活力。”孙红梅表示,这将推动成都建设本土金融生态圈,在此基础上,总部经济发展了,人才也流动起来,从而让成都金融生态圈进行良性循环,推动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 高质量公司 成都提出设立2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对新经济企业天使段进行直接投资,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这项政策令人振奋。 从现有的独角兽企业看来,适合培育成为独角兽的企业,一定是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人文情怀,同时具备良好的企业和技术背景。 市政协委员、四川华熙龙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勇: 如何寻找独角兽“潜力股”?选好产业、挑好公司、建好品牌 去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大力培育本土的独角兽企业,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工作。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今年成都将力争新增新经济企业5000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 成都应该如何培育独角兽企业?如何在数量庞大的企业群里,觅得其中的“潜力股”?市政协委员、四川华熙龙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勇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建议,要加快培育独角兽,成都要做好选好产业、挑好公司、建好品牌。 从潜在独角兽企业所在行业来看,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互联网+智慧物流”、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文化娱乐、VR/AR等领域占得重要位置。 “成都提出设立2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对新经济企业天使段进行直接投资,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这项政策令人振奋。”秦勇建议,在培育独角兽企业的过程中,成都首先要选好产业、挑好公司。 如何选出适合培育独角兽的产业?在秦勇看来,这类产业一定要符合经济增长需求,具有高速增长潜力。“比如大医美、大健康产业。”他表示,随着居民物质水平提高,对个人形象和健康的要求已经提高,因此大医美、大健康产业具有高速增长的潜力。 选好产业,成都又将如何在其中挑好公司?秦勇指出,从现有的独角兽企业看来,适合培育成为独角兽的企业,一定是有合理的组织架构和人文情怀,同时具备良好的企业和技术背景。因此,在利用现有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培育本地独角兽时,秦勇建议成都首先要选好合适产业、挑好高质量公司。 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邹悦
来源网址:https://kuaibao.qq.com/s/CDC2018022700518900?refer=kb_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