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 天府新区万安街道顺利完成 “红豆家园”小区分房工作。 万安街道分房小组按照工作计划, 完成了30万平方米、946户分房任务, 约4000群众分到了新房。 近日, 小天再次实地走访“红豆家园”, 走进居民家中,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 探访他们的幸福生活。 
▲环境优美的“红豆家园” “红豆家园”小区分房当天,汪树林从“红豆家园”分房工作人员手里接过新房钥匙,随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装修,目的是赶在春节前搬进新家。汪树林一家原来住在高饭店村二社,自2015年4月年老房子拆迁后,在外过渡近3年了。 汪树林说:“年前接到拿钥匙的通知,心里非常激动,终于可以在自己家里舒舒服服过年了。”今年的农历除夕,对他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们搬进“红豆家园”新家后度过的第一个除夕。 汪树林家住22楼,从他家阳台望出去,整个红豆家园小区中庭景色尽收眼底: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亭台楼榭、曲径通幽,小区园林别具匠心地融合了生态与生活。春节期间,小区里处处张灯结彩,别具一番红红火火的气象。“想要跑步有塑胶跑道,想要锻炼身体有健身器材,闲了可以逛逛花园,累了可以坐在长椅上休息,别提多安逸了。”汪树林幸福地说道。 
据了解,为了让在外过渡的约4000名群众早日搬进新家过春节,万安街道赶在节前推动了红豆家园分房工作。经研究,万安街道成立了分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红豆家园”小区分房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全员参与、一包到底”的分房安置创新举措,把万安街道全部科室分成4个分房小组,每个小组从群众选房、核算经费、分发钥匙实行责任到底的工作方法,确保分房工作圆满完成。 吕天祥曾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土地打交道有40多年。拆迁之前,吕天祥一家住在砖混结构的农村小院里。这次分房吕天祥一家分到了4套,总面积约为420平方米。说起分到的新房,吕天祥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一口一个“满意舒适”。“小区环境好,要什么有什么,周围住的都是老邻居、老朋友,平时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大家都很开心。”吕天祥嘴里描述的情景,正是红豆家园小区贴心的地方。 
目前,红豆家园小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和配套基本成型。在4栋、5栋的底楼,分别有一处“日间照料中心”,专门为小区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相关负责人透露,凡是小区的留守老人,均可获得“日间照料中心”免费服务;小区其他老人如有需要,只需花一点成本费,就能享受该中心的各种便利。 4栋的“日间照料中心”,一楼的厨房和就餐区分布得当;上了二楼,休闲茶座、会议室、休息室、阅览室等已装修完毕。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喝茶、阅读、下棋、上网、跳舞,享受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 
▲“红豆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呵护留守老人 红豆家园安置的人群,80%以上是高饭店村的乡里乡亲,搬入新家之后如何留住乡愁,成为万安街道思考的问题。据悉,以前的高饭店村,是一个典型的乡土社会——安土重迁、民风淳朴,人口流动很小,邻里互助、鸡犬相闻。这样的乡土文化,在高饭店村代代相传。随着村民陆续搬入红豆家园小区,和谐的邻里关系也被延续了下来,哪家若有红白喜事,其他家定会前来相帮。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该村村委的设想,红豆家园小区还将打造相应的文化载体,把高饭店以前的村容村貌展现出来,既满足村民的怀旧诉求,又方便子孙了解父辈祖辈的生活环境及村子的历史故事,起到文化传承作用。 离开耕地之后的村民,再就业是关键。高饭店村村委会书记徐开明介绍,为帮助居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街道和村委想出了一系列办法。首先实施了就业技能培训,邀请技术老师到村上授课,教授村民手工艺、钳工、电工等技术,提高村民就业能力;村委还打算邀请企业招聘会进入社区,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发布招聘信息,将收集的用工信息及时告知村民;同时,街道和村委鼓励有创业想法的村民自主经商、自行创业。 
对于村民关心的学前教育问题,红豆家园小区也有规划。据了解,该小区已建好一所公益幼儿园,目前正在办理相关的办学手续,投入使用后,“娃娃们下楼就可以上学,放学就能安全回家”。之所以优先把公益幼儿园考虑进去,徐开明解释:“红豆家园的居民以前大多靠务农为生,虽然分到新房后财产有所升值,但是昂贵的私立幼儿园费用,仍然是很多家庭负担不起的。因此,红豆家园小区在规划之初就把孩子上学问题考虑进去,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读得起幼儿园。” 目前,红豆家园的各类配套正在逐步完善。“万安街道高饭店村便民服务中心”直接设在小区门口,随时解决居民问题;已建成的医疗站点,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小区正在建设的菜市、放心店,投入使用后将满足居民生活所需;距离小区只有5分钟步行距离的地铁11号线,通车之后将直接贯通高新区、天府新区和双流区,居民出门更快捷。此外,红豆家园小区还计划开设4:30课堂、图书阅览室等,营造良好社区学习氛围。 天府发布张敬摄影报道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ISjuqW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