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成都之前,我是不知道成都是个什么样子的,应该是像北方人一样,粗犷?大大咧咧?无从得知。谁知,此去成都,所见与我所想大相径庭。 火锅 “火锅!”这是我们在去之前就说好了的,不为什么,只为成都的火锅出名气,而且平时在南方天气热,基本不吃火锅,将去成都,就要赶紧抓住机会,抱着尝鲜的态度,出发了。 刚进店,“要什么锅?!” “来一个鸳鸯锅!” 几分钟后,在一片白蒙蒙的雾气中,一口红白分明的大锅端了上来,咕噜咕噜地翻腾着,水面飘着一层金黄的麻油,香气四溢。 “点什么?!” “来一碟腰花,一碟牛肉,一碟……”我心里暗算,七八碟了,够吃了。 在上菜的过程中,我望望四周,好家伙,原本零零散散的食客,现在坐满了一半有多,每一锅上方都升腾着一片流动的云,彼此几乎看不见对方的脸,只听到不断的叫喊声与食物下锅的呲溜声。 彼时,屋外寒风凛凛,呼呼作响,店内的食客越坐越多,听着他们相互打招呼的四川话,我猜是成都人。他们笑着谈着搂进来,啤酒碰杯,东西下锅,等到辣出一身汗不冷了,便歇息一会就离去,留下一桌的盘子与一脸的红润,在这相逢一时的难得时光,孑然而来,孑然而去。 雾气仍在蒸腾。 后来听妈妈说成都人花钱一般不留底,赚多少就花多少,赚来的钱都用来享受生活了,这虽然说有些不好,但我倒挺欣赏这种生活态度的,今天从来不需要为明天而发愁,今天就是今天,明天才是明天。 小酒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去到了成都最繁华的街区太古里购物。 人多得好似衣服上布满的针眼,密密麻麻,放眼望去,整条街被人们占领了,喧闹声此起彼伏,谈天论地、大声叫嚷的人多着呢。 街道上站着的是大大小小的路灯,它们睁着慵懒的眼睛努力散出稳定的亮黄色光,或洒在路面上为行人增添了暖意,或放射到整个街区,灯光连成一片,投影出一方热烈的繁华。 每前进一步,都要费力穿过茫茫人海,一小时后,我累了。 我拖着步子到了一处没有人的墙角,休息下。面前是人来人往,如潮水而来,潮水而去,头上的霓虹灯挂着,繁华仍在。 歇息中,眼角不经意的一瞥,望见就在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正在潺潺流水的小水池,旁边星星点点地点缀着几点阑珊的灯光,几顶硕大的遮阳伞撑着,下方是几张小圆桌和几把椅子,淡淡的音乐声传来,是间小酒吧。 我走近了一点,发现这家小酒吧十分的不起眼,微微地藏在一个小角落里,没有什么招牌,也没有什么灯光,有的只是摆在台面上萦绕着光晕的一盏盏小蜡烛,这家酒吧却客满。 每一个人在那里都不怎么讲话,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抽抽烟,放松地听听不知哪个年代的布鲁斯,啜一口小酒,伴随着时不时飘来的一丝凉风,享受着闹市里独有的一份安宁。 天上无云,但也无星,地上有冷风,但也有一隅静谧之处撑起的温暖。 这种地方是很容易让人流下眼泪来的,一处清静之地存在于繁华之中,实属不易,这么好的地方,实在难得。坐下来几分钟,心便会很快地平复下来,在这偌大的成都,这也许就是成都人劳累之后的放松之地,有紧有弛,这才是生活之道。 串串 走在成都的街头,经常能够看见卖串串的,不分店面大小,有的是全市连锁富丽堂皇,更多的却是路边不起眼的小店与流动的手推车。 吃串串在成都是没有边界的。 啥时候吃,就着什么吃,都没有关系。早上想吃就早上吃,下午吃就下午吃,也无论店面,其实我一个非成都人来说,我认为在成都大部分串串店的味道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都好吃。 点一串,一分钟就烤好,串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无论在夏天还是冬天,店门口总是要排队。 “师傅来一串!”“好嘞!”金黄的油花热气腾腾地在串串上跳,香气直通鼻子里,鲜红而细碎的辣椒粉不规则地撒在串串外皮上,里面是嫩滑的羊肉。 我望了望卖串串的师傅,又瞧了瞧手里的串串,发现这串串啊,其实正如成都人,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其实内心还是挺细腻的,因为他们懂得生活是怎样的一种东西。 由他们组成的成都,自然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地方。
来源网址:https://kuaibao.qq.com/s/20180304F0KW5400?refer=kb_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