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启迪了我科幻小说之路”

刘溪韵
成|都|女|孩
她
3月14日中午,从英国回蓉一年多的刘溪韵,在公交车上看到微信群里转发霍金去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怀疑是假新闻,毕竟每隔几年就会“流传”一次。但很快,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刷屏,让她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早在2010年,只有16岁的刘溪韵曾将自己创作的长达23万字的科幻小说原始稿寄给霍金,以期望得到鼓励和支持,并在数月后收到了霍金助手的邮件回复。
今年24岁的成都女孩刘溪韵,是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届本科生,2015年提前毕业,2017年1月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语文学(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从小学开始,思维天马行空的刘溪韵开始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因受到霍金作品的直接影响,创作并出版了《我们宇宙之外的天国之门》,并于2015年后相继出版了《虚空》、《终极之问》、《学步儿之死》3部英文小说。
刘溪韵说,正是霍金及其科学理论,为她提供了创作灵感与启迪。“他启迪了我的科幻小说之路。”
得知霍金去世
成都女孩追忆曾给霍金寄科幻长篇处女作
“全人类的损失”,在确定霍金去世的消息并非谣言后,这5个字浮现在24岁的刘溪韵心头,更让她回忆起,自己曾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给霍金邮寄过自己的科幻小说处女作――23万字英文小说《我们宇宙之外的天国之门》(当年题为《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
刘溪韵说,之前自己也创作过一些关于科学设想的短篇文字,通过电子邮件寄送给了许多著名教授,也曾收到言辞诚恳的回复。“(给霍金寄信)最坏的结果就是霍金收不到这封信。”刘溪韵说。
2009年,刘溪韵将完稿的小说电子版发送至霍金的邮箱。后来,刘溪韵从爸爸那儿征得“邮递资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官网上查询到了霍金的收信地址,将历时一年半、几易其稿的《在我们时间前面的平行宇宙》原稿,和一封手写书信一并寄出。
作品寄出后,刘溪韵也陷入了望眼欲穿的紧张期待中,“真的会寄到吗?”“会有回复吗?”就在刘溪韵以为原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的数月后,她收到了霍金助手回复的一封邮件,表示来信已经收到,尽管霍金先生因身体原因不能阅览,但也对刘溪韵表示了鼓励。“后来我是通过新闻报道才认识到,原来霍金阅读论文时,不得不依赖于助手将每一页纸不重叠地摊开放在桌上,然后移动着轮椅,从桌子的一头到另一头缓慢地浏览全文。”虽然不能得到霍金的指点,但信件成功寄到,也让刘溪韵开心了许久。
如今回想起来,刘溪韵觉得自己6年前的行为确实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她认真想了想,即使时光倒流,再有一次机会,她仍然会选择寄出原稿,“但我肯定会保证作品一定是篇精品,会更加完善之后再寄出。”
【1】【2】
(责编:罗娟、高红霞)
来源网址:http://sc.people.com.cn/n2/2018/0317/c345167-313526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