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春暖花开之际,站在河清镇金光村的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沃柑、五月红脆李、耙耙柑等新种的水果苗木长势良好,在高低起伏的丘陵地上错落有致。“昔日靠天吃饭种地也不赚钱,如今土地不再荒废,不种地每年也有收入。”3月14日,看着昔日荒山坡如今变化成满山的翠绿,村民王佐秀高兴地说道。通过近两年来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市场化发展,“金色荣华”循环农业示范片正在将原来6000余亩荒山秃岭变成一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

去年来,河清镇通过引入规模农企,流转老百姓土地,曾经荒废的山丘土地如今变成了生态园。“山上生态养殖、林中花果飘香、坝区粮经复合、水中虾蟹成群”这正是河清镇如今打造立体种养循环农业示范片的真实写照。
该村村主任周毅告诉记者,金光村共有3000多人口,耕地3300多亩,山地1000多亩,荒山荒坡虽然资源丰富,但石厚土薄、不适宜耕种。“前几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基本上没人耕种。”

自2015年以来,河清镇提出以“种养一体、循环发展、优化供给”为发展思路,提出打造主要位于荣华村、金光村,占地6000余亩的“金色荣华”循环农业示范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2016年以来,安县绿源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茂昌种养殖农业合作社、金光耙耙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通过入股、租赁、置换等方式,取得了金光、荣华千余亩荒山荒坡的使用权,覆盖19个村民小组4000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块细碎、不利于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现代科技手段不易施展的问题。

“我入股了合作社5000元,年底有保底分红;在合作社里打工去年挣了一万多;家里和儿子媳妇还种了十多亩庄稼,加起来去年收入有个十来万。”桂花村的村民吕朝元说,以前种地都不一定有收入,现在,村上引入了规模的农业企业,不仅让荒地重焕了生机,而且也给村民们带来就业机会,让大家不出家门就可以打工挣钱。(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峥 文/图)
来源网址:http://www.myrb.net/html/2018/news/3/1212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