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四川要闻 财经消费 教育纵览 视觉中国 三农观察 网络热搜 法治联播 汽车之家 家居房产 文旅体娱 医疗健康 食品餐饮 慈善公益 科技数码
天府观察网LOGO 新闻中心 文旅体娱 查看内容

3000多件藏品浓缩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珍贵记忆


来源: |2018-3-21 10:46| 浏览量: 30607





原标题:3000多件藏品浓缩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珍贵记忆

  博物馆里的农具。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2000多年以前,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令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勤劳的四川人如何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晴耕雨读”呢?2013年,四川首座农耕文化博物馆――古蜀农耕文化博物馆在成都双流落成。博物馆收藏的3000多件农耕器具等藏品,生动再现了川人劳作、生活的鲜活图景,入馆参观的人数至今已超过20万人次。

  A

  传统农具让人大开眼界

  龙骨水车、蓑衣、鸡公车、秧凳……3月20日,记者走进古蜀农耕文化博物馆,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博物馆院落艺术墙上的农人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图,还是展厅里林林总总的各种农具,无不让人大开眼界。

  在现代农业之前,人们如何耕田的呢?博物馆入口一侧,一架结实的犁铧颇为醒目。根据图示,可以了解到从秦汉开始,聪明的古人就已经开始用铁打制成尖锐的铧,在耕牛拉动下,节约翻地的劳力。要将远处的水取到农田灌溉,便用龙骨水车一段一段进行“长途转运”。育好的秧苗要移栽,水田里拔苗费力,那就设计一种可坐在田里的秧凳,这样再也不用弓腰驼背,有效预防腰肌劳损。广袤的乡间,运输是个难题,鸡公车成为成都平原的独有农具。博物馆馆长赵文清是土生土长的双流人。在布置博物馆时,他专门在两架鸡公车上摆放两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在农村合作社时期,他曾经推着鸡公车拉了800多斤大米去上公粮。

  除了各种农具,博物馆还陈列了各种和乡村有关的生活、渔猎用具,不少农具就连当地慕名前往看稀奇的农民也没有见过。赵文清说,他曾收藏过几件农村捕鱼用的“虾耙”。这是一种用竹篾条做成的工具,一端扎紧,敞口的另一端对准水流来的方向。在都江堰放水下来的季节,把“虾耙”往水沟上一卡,有时候一晚上就可以接好几斤鱼。另一种烤烘笼,是以前人们的“热水袋”:竹编的圆形提篮里放一个陶钵,钵内装好烧红的木炭,这样提着烘笼就可以烤手了。

  B

  20多年收藏“记住乡愁”

  赵文清曾是双流最早一批建筑开发商,今年已有69岁。20多年前,他却把注意力转移到搞收藏上。博物馆的很多瓷器、大花床,都是他多年来的收藏。而收藏农村人主动丢弃的农具,却是身边小朋友的对话触动了他:“你知道大米怎么来的吗?”“超市里买的呀!”赵文清说,古诗里曾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农人耕作之艰辛,但是随着城镇化推进,都市里的人如今大多不知粮食怎样收种、也不知稼穑之艰难。“收藏这些农具,既是记住乡愁,也是留住我们农耕文化的根。”

  从农村走出来的赵文清,对川西坝子的农具一清二楚。“我踩过水车、推过鸡公车、用风谷机扬过谷子、用连盖脱离过菜籽……”在乡坝头走街串户时,这些农家丢在房前屋后的老旧物件,都被他当成宝贝买了回来。因为数量巨大,仅农具和生活用具这部分收藏,就花了好几百万元。家人、亲戚对此相当不解,“人家不要的东西,你拿来当宝贝,当真钱是风吹来的哇!”固执的赵文清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这些就是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2013年,他开了一个农家乐,后院就做成博物馆免费开放,“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乡愁,也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真实面貌,了解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让深厚的历史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仅仅把农具陈列摆放,赵文清认为还不能起到宣传作用。几年前,他又打造了一个面积3亩的农耕体验园。双流中学的学生,可以用他收藏的农具在耕地上体验如何翻地、种菜,最终体验丰收采摘的乐趣。

  相关链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毅介绍,因都江堰的灌溉而成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开始耕作。根据最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先秦以前的成都平原农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大禹治水时期,时间大致在距今4500年以前的宝墩文化时期;二是“杜宇教人务农”,大致相当于三星堆、金沙时期;第三则是李冰治水,让成都平原的富庶从此延续2000多年。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来源网址:http://sc.people.com.cn/n2/2018/0321/c345167-31364448.html
【编辑:张羽 校对:李强 责编:唐杰 审核:王欣悦】
《3000多件藏品浓缩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珍贵记忆》如注明 “来源:XXX(非天府观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联系本网处理。

上一篇:大国芬芳蓉城首演呈现“醉美”中国风
下一篇:今年成都市计划建成绿道约1600公里

国内热点
    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东北地区春播进度约两成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第02版)  本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郁静娴)时至立夏,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夏季粮油的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灌浆期,冬油菜开始收获,玉米、水稻等作物春播进入高峰。  眼下,黄

    文旅推介须把握好“度”(人民论坛)
        盛玉雷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第04版)  “五一”假期回老家,与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攀谈,了解到吸引他们千里奔赴的,除了人文风物,还有家乡干部的卖力吆喝,“感觉很真诚、很好客,打动了我。

    “五一”假期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第10版)  本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王珂)商务部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

    没喝酒也可能测出酒驾?服用某些食品药品,容易被误判
      本报记者肖家鑫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第13版)  没喝酒被测出酒驾?有人吃了1个蛋黄派后立即接受呼气式酒精测试,结果显示,酒精含量达23毫克/100毫升(达酒驾标准);有人喝了功能性饮料红牛后酒

    我国进一步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1991年以来,我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占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6日第14版)  本报北京5月5日电(记者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

    中国首位、亚洲首位!赵心童夺得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北京时间5月6日,斯诺克世锦赛决赛第四阶段比赛结束,中国选手赵心童总比分18比12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也是亚洲首位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创造了斯诺克运动的历史。  赵心童以

    白宫称尚未就电影关税做出最终决定
      当地时间5月5日,白宫表示,尚未就电影关税做出“最终”决定。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表示,尽管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但政府正在探索所有方案以履行特朗普的指示。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

    加沙地带医院恐将在48小时内停运
      当地时间5日晚间,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由于以色列持续围困加沙地带并阻止人道主义机构获取燃料,加沙地带的医院恐将在48小时内停运。  声明表示,以军以加沙地带医院位于所谓的“红色区域”(以色

    “反向代购”折射中国市场活力(每月消费观察)
      欧阳洁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9版)  最近,海内外社交媒体被一条新闻刷屏——不少美国人纷纷来中国采购商品,理由很简单:“便宜!”  支付宝数据显示,2025年4月前半月,来华游客用支付宝消

    进口榴莲“当日达”,我们能品出什么?(观象台)
      韩鑫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8版)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马来西亚新鲜榴莲最快不到18小时便能摆上国人餐桌,见证着开放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观察中国进口水果市场,质地细腻、香气四溢的马来西亚

 
 图片新闻
 
 编辑推荐
 

关闭

本网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郑重声明 | 服务范围 | 免责信息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
本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天府观察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天府观察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2024105439号-1 ©2017 - 2025 天府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