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四川要闻 财经消费 教育纵览 视觉中国 三农观察 网络热搜 法治联播 汽车之家 家居房产 文旅体娱 医疗健康 食品餐饮 慈善公益 科技数码
天府观察网LOGO 新闻中心 四川要闻 查看内容

国庆出游何不顺道拜访一些传统村落慰一段乡愁


来源: |2018-9-30 17:14| 浏览量: 28215





原标题:度一个假期 慰一段乡愁

  又到国庆节。但去哪儿呢?这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不愿堵车,不愿人多,又希望来一场有意义的旅行,在美景、美食之外,还有点滴情怀。

  大周末曾策划过一次出游时可以顺便拜访的古镇。但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容易勾起他们情愫的,不是城市,不是古镇,而是乡村。毕竟在几十年前,中国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乡村。田间的水牛、地里的菜苗、灶房的炊烟、村口的祠堂,是长大后我们的乡愁。

  今天,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让我们依然可以抽离城市生活,感悟乡愁。四川的传统村落远远多过古镇,那么这个国庆,就让我们也像之前顺道拜访古镇一样,也顺道拜访传统村落,路过一段乡愁吧。

  壹

  复兴村

  历时6年的打造,瓦屋山景区今年重新开放。这条线上可游玩的地方很多,比如柳江、高庙、望鱼等等,而就在瓦屋山下雅女湖边的复兴村,却还不太为人所知。其实在2009年,复兴村就是首批26个国家级生态文化村中的一个。但是相比良好的生态环境,复兴村还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传统村落。

  据史料记载,2200年前,秦始皇灭楚国后,设置严道县(严道故城即今日复兴村的大田坝),将楚王之族全部迁徙于严道县。楚王后裔被押送至此后,在这里与颠沛流离的青衣羌人和睦共处,繁衍生息。

  相传,楚人为了纪念楚王,将这里的河流命名为王河,将严道县的南大门命名为复兴门,意为怀念楚王,准备复出,“复兴”由此得名。青羌民俗和楚人后裔文化结合,形成了这个村独特的“羌风楚韵”。

  在复兴村,复兴响器和山歌被人们称为楚羌文化的“活化石”。大周末的作者马恒健曾拜访过这个村子,听过复兴响器的演奏和村民唱的山歌,这里的山歌多数带有哭腔,听起来既有楚歌的韵味,又有羌人的音色:这不难理解,楚人有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青羌人有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楚歌的悲愤,羌风的苍劲,便是瓦屋山山歌的底蕴。

  复兴村的180多户村民,散居在王河两岸的山坡上,村后山顶的烟坪是方圆几十亩的台地。这里视野开阔,东可遥望峨眉山金顶,西可远眺瓦屋山平台。

  复兴村的民居十分古朴。虽然有的农户已将四壁木结构改为砖结构,但目前仍以纯木小楼为主。复兴村民居与其他村子农舍最明显的区别,是家家户户的屋脊两端都挂有木质鱼形饰物,自古到今都是如此。在古代,这是羌楚人的图腾崇拜,如今则增添了“年年有余”的蕴意。

  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绵长的文化传承,不足千人的复兴村在烟坪台上修建了一座青羌民俗博物馆。这座一楼一底的纯木结构建筑造型宏阔,装饰朴拙,既有强楚的大气,又有青羌的粗犷。村民自愿拿出自家收藏的历史文物,陈列于博物馆内。一只一米见方、整石雕琢的火塘,曾是青羌先民严寒取暖、煮食充饥的生活必需品。两只形态各异的鱼篓,其竹篾已呈乌黑色,感觉一碰就会散碎。据介绍,来自鱼米之乡的楚人,和以畜牧渔猎为生的青羌祖先,都与江河有着不解之缘。因此,在有山有水的复兴村一带,渔、猎成为人们生存的主要方式。

  如果这次国庆要去瓦屋山,不妨顺道去看看这个见证了2000多年来楚羌文化传承的村落。(马恒健)

  贰

  新溪村

  往南走,自驾去贵阳、北海的路上,我们曾推荐过顺路可以拜访的尧坝古镇。其实跨过长江,感受与长江有关的风土人情,也会让这一路的旅行增色。泸州的新溪村,就是一个江边的村落,也是四川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的一个。

  沿着泸县兆雅镇新溪村古栈道拾级而上,江风浩荡,江水就在身旁流淌。

  长江在村口回湾,形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故此段江面又称“双关刀”,对岸山峦称“烛台”。据《泸县志》记载,新溪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因临长江,明、清时期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溪一直是长江上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

  从长江码头到新溪村古街高差近100米,山路陡峭曲折,修建有古栈道。古栈道从上场口直通江边码头,全长1000余米、宽3米,由条石垒成,顺山坡依势而建,有4000多级台阶。古栈道有12个弯拐,每个弯拐旁有一棵古黄桷树,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堪称新溪一绝。古树生长期有近300年的历史,当年这些黄桷树是为码头挑夫、脚夫和行人而栽,同时作为计算挑夫行走里程的计算尺。

  新溪最神奇的传说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建文帝朱允闪魍龅酱耍在长江边两巨石上用随身携带的宝剑刻下三塔,取名曰“建文三塔”,至今保存完好。相传朱允删过山坡上的古道时畅饮道旁井水,这口井就被称为“建文龙井”。

  新溪古街街面是沟痕重重的青石板,青石板每块长约3米,横砌于街中央,一块块整齐地排列起来。古街两侧房屋大部分是明清时期所建。

  建于民国时期的杨氏祠堂是古街的典型建筑,祠堂为一层民居和祠堂,由正厅、左右厢房组成,三合院总体完好。

  新溪在明清时期曾繁荣一时,鼎盛时有400多户人家1600多人,加上来往商人和船夫等流动人口,有2000多人,是泸县东部木材、食盐、粮食集散地,有300余家商铺,在川南地区极负盛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口号传到泸州,新溪村修建了上万吨的粮仓,从粮仓至长江岸修建了长达800米的粮食梭槽,粮食可顺梭槽而下,节约了人力。因此粮食梭槽是新溪古街的又一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当时的经济支撑――水上粮食运输的见证。

  由于水与火并承有生命寓意,故河岸舞火龙在清朝乾隆后的兆雅民间广为流传。据介绍,当地群众在丰收之时,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用二年生茨竹刮青破篾,先装扎成龙身和鱼兵、虾将骨架,再用红纸或红布裱糊,然后用颜料绘制图案,并点上油纸火炬,加以表演,以示庆贺。

  行走清溪古道,惊叹于那一石一瓦砌成的院落与街道,一院一行,多少生命繁衍,多少故事流传。(陈晖)

  叁

  天宫院村

  光雾山的红叶又要红了。很多人出游川北之时,会把阆中作为其中的一站。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有古巴国的王室贵气,有乱世三国的壮怀激烈,有盛唐的奢华,明清的人间烟火。阆中是一座风水古城,而这里的天宫院村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一座与传统风水相关的村落。

  天宫院修筑在一片竹树掩映的山间平坝的土台上,在天宫院两侧,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死后埋葬的地方。围绕天宫院四周的,是九条明显的山脉,山脉好似条条蛟龙,从九个不同的方向汇集于天宫院,而九条龙的龙头所捧处,正是天宫院所在地,形成 “九龙捧圣”的气势。那本风水学史上最为玄妙的《推背图》便诞生于此。

  其实风水之术无非是一种对自然的观察与推演,所以,中国古代许多风水学家同时也是最早的天文学家,而他们最为让人着迷的智慧也许不是那些关于命运的推测,而是将玄妙的天机化为了人间四季,宇宙幻化成了山川河流。

  在比唐朝更为久远的汉代,阆中人落下闳以他睿智的目光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提出了他自己的“浑天说”,即地是中心,宇宙围绕地球旋转。而在一千六百年间,世界上一直没有其他理论比他的想象更为正统。他所主持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年初一定为新年的开始,于是,人们也把他叫做春节老人。回想起来,袁天罡与李淳风的研究说不定也是对那些玄妙宇宙学说的另一种继承与延续。

  如今的天宫院村,选址及建筑布局也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村融为一体,体现了川北民居建筑和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天宫院现有保存完整的郑家大院等多处清代建筑,其房屋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木质结构,用料粗壮,精工搭建,门、窗、挑枋及生活器具装饰雕花技艺精湛。这些历史遗存,既是特定时代的见证,也为今天触摸传统文化提供了样本。(小禾)

  几许乡愁,几多村落

  成都周边其实也不乏传统村落,大周末就多次推荐过金堂五凤溪的金箱村、温江永盛的尚合社区、蒲江朝阳湖的仙阁村、彭州升平的昌衡村、邛崃平乐的花楸村、崇州羊马的伏虎村和三郎的凤鸣村等等。不过,考虑到国庆大家出游更远,我们这次推荐的更多是离成都比较远的村落。除了复兴村、天宫院村、新溪村外,四川传统村落还有很多,这次假期,不管你走哪条线,都可以顺路拜访一个村落。

  莫洛村

  位于丹巴县梭坡乡。丹巴自古就有“千碉之国”的美誉,而莫洛村更是以其典型、特有的石砌藏寨建筑和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防御性碉楼群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迤沙拉村

  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村寨位于金沙江畔,整个村落古朴明净。作为古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迤沙拉也曾是方圆百里有名的马帮落脚地。

  萝卜寨

  位于汶川县雁门乡,以“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而名满天下。由于地处一块宽阔的山地黄土平原上,少石头而多黄土,人们就一改羌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在材料选择上舍石头而取泥土。

  白马村

  位于德阳罗江,这里因祭祀和安葬了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而闻名。这里的农房土墙黑瓦依旧,空气中散发着鸡鸣犬吠小桥人家的静谧神韵。

  红豆村

  位于德阳什邡,因有一棵树龄1200余年的红豆而得名。汶川地震后,红豆树周围设计为婚庆广场,此外还有月老祠、鸳鸯井、印心池等景点,村上男娶女嫁,很多都到广场上摆婚宴。

  红牌村

  位于绵阳安县。坐落于罗浮山下的红牌村,得名于当地一座已经毁弃的红色牌楼,如今这里既有青砖黛瓦的川西老院子,也有古树下掩映的千年古刹,还有古代羌人构筑的军事堡垒。

  乐道街村

  位于泸州天仙镇,在清代繁华一时,是当时川滇黔的要冲,村上至今仍保留着众多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还有夜郎古道、茶马古道及寨门等历史文化遗存,附近还有全国唯一一所以抗战命名的抗战小学。

  禹王宫村

  位于资中罗泉。村落依山傍水,内有罗泉八大景观中的碑岩映月、神砣鬼浪、三星宝塔、古秀溶洞,村内古河道、古树、古井、溶洞、古盐井到处可见。

  芭蕉沟

  位于乐山犍为。芭蕉沟原是大山里的一片狭长地带,两面夹山,深沟高崖,形势险峻,中有小河穿过,过去只有小火车通过一条隧道进入,真真正正令人有“桃花源”之感。

  民主村

  位于雅安汉源。民主村老街为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古盐道交汇点。这里民居古韵十足,楼台亭轩交相辉映,曲径绿树摇曳生姿。

  百丈村

  位于达州宣汉,始建于清代。整个村落古建筑类型多样,工艺及传统民居式样独特丰富,农耕文化符号齐全,整体民俗面貌颇具特色。

  童家村

  位于达州大竹。村落格局依山就势,体现出了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环境观和生态观。村中以江国霖宅为代表的建筑,青砖碧瓦,雕梁画栋,青砖上垛,古色古香,整齐有致。(宗合)

(责编:罗娟、高红霞)
【编辑:张羽 校对:李强 责编:唐杰 审核:王欣悦】
《国庆出游何不顺道拜访一些传统村落慰一段乡愁》如注明 “来源:XXX(非天府观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联系本网处理。

上一篇:四川医生获彭丽媛点赞“最美防痨人”孙仕丽:做了结核病防治人员该做的事
下一篇:成德眉资签署加快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建半小时交通圈打造精品旅游线

国内热点
    东北地区首个大气成分国家野外站科普基地启动建设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4日第13版)  本报哈尔滨5月13日电(记者郭晓龙)东北地区首个以大气成分为主题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普基地近期在黑龙江省龙凤山国家大气本底站启动建设,整体设计和内容规划

    全国县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启动实施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4日第12版)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记者黄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实施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培养一批县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促进县中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该计划

    第十二届警博会首次设立智慧化无人装备展区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4日第11版)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获悉: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将于5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警博会主题为“新技术、新装备、新质战斗力”。

    微信小程序运营方获取消费者线下购物信息被起诉
      微信小程序运营方获取消费者线下购物信息被起诉  未经同意,经营者处理个人信息违法(新闻看法)  本报记者魏哲哲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4日第11版)  不同意收集个人信息则无法继续使用APP,扫码

    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推出特色服务活动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4日第07版)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记者沈童睿)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推出第六批特色服务活动,其中包括172场面向教

    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人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
      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  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人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4日第04版)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日

    “救护车拉警报开道旅游” 海南三亚通报:停业整顿、全面排查
      5月13日,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称,根据网民反映“海南牌照的医疗救护车拉警报器开道旅游”的情况,三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核查处置,情况通报如下:  经核查,琼B120B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3日第03版)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王珂)商务部12日发布数据显示: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  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一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3日第04版)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金歆)记者从中央网信办获悉: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滥用AI技术、嫁接拼凑等方式虚构突发案事件、编造公共政策、捏造社会民生领域谣言,网信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3日第06版)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

 
 图片新闻
 
 编辑推荐
 

关闭

本网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郑重声明 | 服务范围 | 免责信息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
本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天府观察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天府观察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2024105439号-1 ©2017 - 2025 天府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