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一夜之间,百亿保健帝国权健轰然坍塌。而权健之后,就有不少网民议论:"天津权健倒了,无限极还会远吗?"果不其然,无限极也出事了。  北京时间1月16日,一位网友在网络上爆出其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旋菌感染"后,在陕西省一位"无限极指导老师"推荐下,每天服用8种无限极产品,其后该网友的女儿却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的症状,而导致这些症状的根源则是药物累积。此消息一经曝光,不少网友纷纷将其与"周洋案"联系起来,甚至称"无限极也有大限将至了"。而面对网友的曝光和舆论的质疑,当晚23时,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的相关人员就采取紧急公关,与该网友进行协商并表示予以60万元补偿,但前提是网友说明其女儿出现的症状属于服用无限极产品后的个体差异,而非无限极产品质量问题,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无关;同时撤销在网络、媒体、工商部门的投诉、报道,并消除影响。但在协商之后,该名网友选择放弃现金补偿,选择依法维权。  那女孩病情加重与服用无限极产品之间究竟有无关系,或许是绝大多数网友关注的焦点,并且不少网友认为就是因为服用了无限极的保健产品才导致了女孩病情的加重。毕竟和天津权健一样,无限极产品布局比较宽泛,涉及了保健品、洗化、护肤等好几个门类。其中,以"无限极"冠名的产品主要是保健品,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无限极灵芝皇胶囊、无限极钙片等。其他如牙膏、洗发水、护唇膏等日用品也打上了很多保健标签。单从产品的名字来看,无限极的保健品似乎并无不妥之处。但从过往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发现无限极保健产品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2018年5月,就有媒体曝出无限极口服液中未标注何首乌含量,导致一名男性消费者服用后出现肝损伤的问题。再早之前2015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现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涉嫌违法将银杏叶提取物流向保健食品企业,其中就有广东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而更早之前,2009年无限极因虚假宣传曾遭到北京市行政处罚。所以有些网友认为女孩病情加重与服用无限极产品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就在网友曝光之初,无限极公司立即提出60万的巨额补偿,确实有"封口"之嫌。正如网络舆论认为"'身正不怕影斜',如果产品真的没有任何问题,无限极公司理应硬气回应质疑,而不是以金钱利诱来试图掩盖问题。"诚然,无限极公司的做法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但是这不能成为"无限极有罪"的证据,毕竟这其中的几个问题还需有待查证。 首先,无限极是不是传销?是不是如同天津权健,是"吃人血馒头"的企业?权健、华林已被定性为涉嫌非法传销,而无限极的销售过程中,也同样闪动着传销黑影。有媒体曾调查无限极,加入时必须先办理498元的会员卡,此后每年保证300元的消费才可“保卡”,同时也拥有了一种赚钱的方式:发展“下线”,获得“分红”。哪怕当月一分钱产品都没有卖出去,如果发展1296人,月提成收入即可达到22.68万元;只要发展6位伙伴,伙伴每人业绩达到80万元,年收入就可以突破百万。 虽然很多民众认为它是传销,但这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来调查取证,而不是大家仅凭借无限极的销售模式和不专业的公关措施来武断定论。 其次,服用无限极产品是导致女孩病情加重的直接原因?这既不是女孩的母亲也不是无限极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一面之词就能予以定论。还需要权威医院的检测检验。同时,服用的无限极产品及其他保健产品是否符合中国食品药品食用安全标准,其产品中是否还含有其他违禁或者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等等都需要进行权威性检验,以得出公正结论。这样既能维护双方的正当权益,又能平息网络舆论质疑,从而为民众释疑解惑。所以,在这一切尚未水落石出之前,还是冷静做一轮吃瓜群众。 其实,不论是昨天的权健,还是今天的无限极,无不显示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乱象。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健品市场的混乱根源不仅在于直销和传销的界定和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虚假夸大的商品宣传无时不在,更是在于体系性、规模性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入标准的缺乏。即便权健倒下,无限极也岌岌可危,但只要没有正本清源,以后还会有无数个类似企业层出不穷。而结束保健品行业乱象不仅需要民众的舆论监督与支持,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作为。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7joEX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