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四川要闻 财经消费 教育纵览 视觉中国 三农观察 网络热搜 法治联播 汽车之家 家居房产 文旅体娱 医疗健康 食品餐饮 慈善公益 科技数码
天府观察网LOGO 新闻中心 医疗健康 查看内容

无限极1周2起悲剧,心肌受损、去世!这些保健品请别给娃吃!


来源: |2019-1-21 09:09| 浏览量: 78918





科学家庭育儿

热点,更应贴近生活

科大大发现,从权健出事,到最近被立案调查的无限极,保健品被空口冠以种种神效,虚假夸大宣传,无数家庭被洗脑。

“我是因为无限极产品怀孕的,我娃从肚子里开始吃无限极……”

“宝宝刚出生就开始喝增健口服液了(无限极产品),可以去黄,可以解胎毒……”

先不说新生儿根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胎毒???更是子虚乌有!

当你质疑,他们反问:“如果不安全,我们(经销无限极)的宝妈会让孩子喝吗?”

答案是,会。

另一位被蛊惑的妈妈,发现家里3岁的孩子口臭,病因查明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却在治疗期间又投入近十万元购置了无限极产品。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还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厌食、口臭等问题。

“口-口”喂食、用口试温或尝味、吹饭、嘴对嘴亲吻宝宝,都可能把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宝宝。

确诊后,正确操作是按时按量给孩子用药,以下四种方法任选其一:

但是,经销商让这位妈妈停止给孩子服用医院所开药物,只服用无限极产品。

数月后,孩子被多次诊断为佝偻病、干眼症、眼压高、肝损害,心肌损害、低血糖等。

流感、水痘等传染病都可能并发心肌炎,现在看来,无限极也可以作为罪魁祸首之一!

心肌炎

如果发现孩子连续几天发蔫发懒,不爱吃饭,

特别是 1~2 周前得过感冒的宝宝,

家长就要警惕心肌炎的发生。

服用“无限极”造成的药物蓄积,让孩子小小的身体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病痛。

这位母亲提出质疑,经销商和无限极公司总部仍确认产品可以给孩子使用。

而事实上,这位妈妈购买的8款无限极产品,从包装上看,除了其中一款,其余都没有注明适宜少年儿童

其中3种产品,甚至还没有备案。

保健品,信还是不信?

保健品,一般多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

根据我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中的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科大大要说,就算要给孩子吃保健品,也不要抱有可以治疗疾病的想法。

购买保健品时,更要选购合规并适合少年儿童的种类。

1.注意查看标识

正规保健品,首先包装上要具备保健品专用标识。

保健品标识,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天蓝色专用标志,俗称“蓝帽子”。采用的批准文号是「食健字」。

有时,商家还会把没有治病疗效的保健食品称作保健药品销售,这时家长也要注意分辨。

目前,正规的保健药品只有一种准字,就是「国药准字」。

2.鉴别过度宣传

“功效强大,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保健品≠药品,如果孩子生病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是最安全的选择,千万不要妄图依靠保健品来治病。

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3岁女孩,紫癜患者、癫痫患者,都在无限极经销商的误导下,停掉了正常的药物,严重影响了治疗。

而因三鹿奶粉受害的少年,在患上肾病之后,家人轻信无限极经销商鼓吹保健品可以治病,一年多后,孩子因尿毒症去世。

“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伴随着这句话,过度宣传的保健品商家还会套用“是药三分毒”的话术,戳中家长的痛点。

实际上,“无毒副作用”基本上就是完全无用,但并不是“就算没用,也吃不坏”。

对于病人、孩子来说,一些保健品甚至是有害的,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

“xx天,药到病除”

号称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消除身体不适的保健品,迎合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快点康复的心理。

但是,例如感冒等自限性疾病,在一定时间内,孩子自然会恢复,根本不是保健品的“神奇疗效”。

3.适当吃,不滥用

保健品、营养素,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进补,但绝对不能替代日常饮食。

如果宝宝体质虚弱,可以在儿童专科医生,或综合类医院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注明儿童配方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类保健品。

益生菌

在宝宝服用抗生素或者腹泻时,医生往往都会给予益生菌配合治疗,帮助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

但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而且也不需要长期给孩子使用益生菌。

维生素AD制剂

顾名思义, 维生素AD制剂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加鱼肝油或精炼食用植物油溶解并调制浓度后制成。

为了预防维生素 D 缺乏,每个宝宝出生 15 天起,每天都要吃 400 单位的维生素 D,一直吃到 2 岁。

科大大提醒,很多人习惯把维生素AD制剂叫做鱼肝油,但是真正的鱼肝油,是鱼肝中提炼的脂肪油,并不适合孩子吃。

这些保健品,不建议给孩子吃!

1.增高保健品

可以增高的保健品,根本不存在。

而号称可以增高的保健品,其中可能掺有性激素,短期内促进了身高增长,但却会加速骨骺闭合。

最终,原本孩子要长到1米8,却被限制在1米5。

2.蜂王浆

蜂王浆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会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类雌激素样的作用,孩子服用后,会出现乳房增大等性早熟症状。

另外,蜂产品均可能引起过敏,不要拿孩子的健康试险!

3.人参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宜服人参。

身体健康的孩子,如果滥用人参,反而会削弱机体免疫力。同时,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也有类雌激素作用,同样会让孩子性早熟。

孩子服参过量,还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麻痹,让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血压和血糖降低,严重危害生命。

4.牛初乳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初乳中,均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白细胞、生长因子等。

但是,牛初乳虽然有营养,却和人初乳成分差别很大,人类幼崽根本无福消受。并且,随着肠道发育健全,宝宝的免疫力也不再依赖初乳中的成分。

从 2012 年 9 月 1 日起,国家卫计委已经禁止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同样禁止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

点“好看”,“坑娃”保健品一个都不放过!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8mfQ8a
【编辑:张羽 校对:李强 责编:唐杰 审核:王欣悦】
《无限极1周2起悲剧,心肌受损、去世!这些保健品请别给娃吃!》如注明 “来源:XXX(非天府观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联系本网处理。

上一篇:无限极重庆分公司已经开了21年,去年曾被行政处罚
下一篇:三鹿受害少年用无限极产品去世,多部门介入;济南一女子做整形竟心脏骤停+记 ...

国内热点
    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参考报》5月21日刊发记者向家莹采写的文章《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称,记者5月2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一揽子货币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支持经济持

    云南发生装载机致人伤亡事件,致6人遇难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5月18日上午,云南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大龙潭村发生一起装载机致人员伤亡事件,截至事发当日16时,已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受伤较重,生命体征平稳,另3人轻伤,无生命危险。

    降准降息落地,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5月初举行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等3类10项措施。

    任某在脱口秀剧场当众猥亵女演员 警方:行政拘留10日
      近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万达商场四楼波波笑剧场发生猥亵事件。  波波笑剧场旗下的女脱口秀演员于某在表演过程中,遭观众任某(男,23岁)当众触摸大腿根部猥亵,现场观众拍摄视频并报警,警方到场后将其带走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十个基点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1日第02版)  本报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日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同步下降10个基点,分别降至3

    民营经济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写在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之际  本报记者刘志强林丽鹂刘温馨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1日第02版)  2025年5月20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  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

    未来5年,城市将有这些新变化(权威发布)
      我国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明确8项主要任务——  未来5年,城市将有这些新变化(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丁怡婷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1日第04版)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广州某科技公司网络后台遭受攻击 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境外黑客违法
      本报记者张天培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1日第06版)  5月20日上午9时,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官方微博发布《警情通报》称,广州某科技公司自助设备的后台系统遭受网络攻击并被上传多份恶意代码。接警后

    广东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开通运营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1日第07版)  本报广州5月20日电(记者贺林平)5月20日,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柏桥服务区,在包茂高速茂名高州段开通运营,结合“中国荔乡”广东茂名的荔枝特色产业和历史文

    选购冲锋衣谨防功能性误导(消费新知)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示  选购冲锋衣谨防功能性误导(消费新知)  本报记者林丽鹂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1日第19版)  冲锋衣兼具实用与时尚,颇为流行。面对“防风防水”“户外神器”的宣传,消

 
 图片新闻
 
 编辑推荐
 

关闭

本网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郑重声明 | 服务范围 | 免责信息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
本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天府观察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天府观察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2024105439号-1 ©2017 - 2025 天府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