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王天国与50岁的喻可会将永远记住2016年5月10日的那个夜晚。
那天,自称持有医师证的“赵医生”坐在他们家中的沙发上,通过一款手机测试软件证明夫妇二人29岁的儿子王勇所患并非癫痫,而是“肾虚”。“赵医生”随后给王勇开了价值8000多元的无限极保健品,并要求他停用已经吃了一年半时间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以证明“吃我的药效果好”。

然而仅仅8天后,王勇于2016年5月18日癫痫大发作,在床上抽搐着手脚死去。面对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食药监所人员的质询,这个真名为赵继勇的无限极涪陵地区销售代理终于承认自己所售卖的并非药物,而是保健品。喻可会说,听闻此言她当场昏厥。在此前已花费八十多万元治疗费用,负债二十多万元,与癫痫病抗争16年后,这个农村家庭还是未能避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命运。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最近被曝出谋财害命的保健品“无限极”居然和我们在超市常常买调味品牌“李锦记”是一家!

“李锦记不是卖酱油的吗?”——这是人们想到它的第一反应。这家曾经的调味品巨头确是以其酱油产品闻名,但它同时也是无限极的母公司,并且如今早已是一个横跨餐饮、保健品、地产和运输等领域的多元化集团。

光绪年间,新会人李锦裳请人在自家耗油店铺上书写了一个“李锦记”的招牌,这就是日后风靡全球的品牌——“李锦记”的开始。
1902年,李锦记蚝油庄连同着半条南水街一起在一场大火中被毁,随后,已被人称作“李锦记”的李锦裳带着全家人迁至澳门。
1922年底李锦裳去世,在他去世的前两年,李锦记就已经交给其子李兆南接手。1932年李兆南年在香港开设了李锦记分公司,并将李锦记总部迁往香港。李锦记致力于发展海外市场,李锦记的蚝油与虾酱先是畅销海外市场,后又在香港本地大量铺货。
1972年,李锦记推出了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在他的主导下李锦记在原有两大产品旧装特级蚝油和虾酱外,开始研发日后更为国内消费者熟知的酱油,同时在营销上也开始转变。八十年代后期李锦记还曾一度在香港开设使用李锦记酱料烹制食品的“健一小厨”。
1990年代初,由于不满足于调味品事业上的成功,李锦记利用品牌知名度展开品牌延伸,致力拓展地产、餐饮、健康食品和运输等业务,1992年,李锦记和原第一军医大学(现时的南方医科大学)合作,推出中草药保健品,初时称为“南方李锦记”,近来改称为“无限极”。

关于李锦记与第一军医大学的合作创立无限极的历史,根据无限极中国官网上2016年底发布的一篇题为《24年合作如一,无限极与南方医科大学举行创业纪念座谈会》的文章中称,时任李锦记掌门人李文达、其子李惠森(即无限极创始人)在与时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赵云宏交流一个小时后,决定创办南方李锦记(即无限极的前身)。
1998年4月,国家全面取缔直销模式。2个月后,雅芳、玫琳凯和安利等10家外国直销公司被允许在中国开展直销业务,而直到9年后即2007年上半年,无限极中国才正式拿到了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公开信息显示其获批的分支机构为30 个,服务网点2512、获批直销产品:4类125种,直销培训员362人。
直销行业杂志《知识经济中国直销》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直销90强业绩排行榜”中,无限极以249亿元的年度业绩排名第一。
而根据其官网介绍,无限极中国目前已成功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共145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30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7000家专卖店。在中国内地拥有新会和营口两大生产基地,而起在新会的生产基地正是一百多年前李锦记创始人李锦裳的出生地新会七堡。
虽然实为外资企业,但从众多无限极讲师的培训视频中可发现,将无限极包装成民族品牌以激发听众的热情与认同却是其常用手段。
而除了直销行业常见的传销质疑外,无限极被曝光的一些案例与权健事件相比并无太大区别。
除了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的陕西商洛“心肌损害女童”事件外,还有2016年重庆癫痫患者王勇服用了8天无限极产品后突然死亡事件、河南驻马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闻静静被推荐无限极保健品后去世等案例被曝光。


最新消息称,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