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渊源,形成了丰富的民族国粹,特色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现代文化和快节奏生活,人们对娱乐和精神需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粹京剧和地方戏曲,似乎成为文化圈和中老年人的事情,出现了一种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景象。  上图是河南某地农村集会,村里请来的剧团,台上咿咿呀呀,台下却冷冷清清。当然,这种夸张现象或许是个别,但传统戏剧舞台下,确实人影寥寥,相比新兴文化节目的剧场人声鼎沸,人潮汹涌,实在显得寒碜,尤其是基层乡村。宁可回去看电视,也不愿意享受此“文化盛宴”了。  据有关业内人士交流,很多地方传统戏曲剧团,经济效益都很牵强,能维持下去就算不赖,甚至有的已经散伙,关门大吉,有的靠财政补贴维持存在,还有的演出机会,只是靠政策上的“文化下乡”才得以一展风采。 传统戏曲受众面越来越小,观众青睐度越来越低,除了电视、手机等现代文化传媒更加方便外,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传统戏剧“文化性”更强,“娱乐性”若一些。也就是对新生代“诱惑力”不足。传统戏剧节目应该更灵活,更短小精悍,更新颖更趣味,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更贴近现代生活的素材来源。  传统戏曲如何自救,德云社应该是标杆,在传统舞台文化之一的相声,也曾和传统戏曲一样,更多的人看来,也曾走向没落,也面临着台上自娱自乐,台下观众寥寥的情况,郭德纲带领的德云社,曾经为台下仅仅一个观众演出,观众来电话,还得等等再说。起初之时的德云社,据郭德纲来说,根本是入不敷出,票价无法支撑演出。但郭德纲为了传统艺术再现奇迹,重回巅峰,充分发挥包括岳云鹏、张云雷、烧饼等每个演员得特色,用他们的特色来展示传统艺术,贱萌、银光棒相声也好,被批“三俗”也罢,他们让相声剧场座无虚席,而且走出国门,不能说不是一个发扬传统文化的奇迹。 传统戏曲,也应该向德云社一样,学会与时俱进,做更多现代文化节目,用现代人接受的方式发扬传统文化,或许是传统戏曲的“自救”良药。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QMPF9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