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末和朋友去餐厅吃饭,去的晚,要排队等号。 于是拿了小票坐在餐厅外和朋友闲聊。 排在我们后面的,是两个男生。 距离很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男生A:你不是说在追一个女生?有照片吗,看看。 男生B:我手机没有,她朋友圈有。 男生B拿出手机,开始翻女生的朋友圈。 男生A:是不错,满清纯的。但这种女生,就别追了吧。 男生B:怎么了? 男生A:你看她提着H&M的袋子,脚上穿的还是回力鞋。 男生B:你说她穿的不好?没事儿,我以后可以给她买。 男生A:不是,这种女生说白了就没见过什么世面,算了吧,追到手你也很快就嫌弃了.... 男生B:你怎么知道,你追过啊? 男生A:我没追过也猜得到,这种女生最没挑战性了,只要你舍得花钱,名牌包包化妆品送一送,很容易就能追到手.... 2 后面的话没再多听,因为实在是被男生A惊到了。 我扫了一眼他的穿着,一身的潮牌,AJ鞋。 我不知道他穿的是自己赚的还是父母给的,但穿回力鞋的女生就没见过世面,这是用膝盖思考得出的结论? 想起一件事儿。 去年春节和朋友去香港玩,陪她在某珠宝专柜挑钻戒。 那天朋友穿得很休闲,店员打量了她一下说,我拿一盘给你挑挑看。 然后,一盒30到50分不等的钻戒被端了上来。 朋友问了句,一克拉的有哪些款式,我能看看吗? 店员蹙眉,然后想了想,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两枚。 “这是我们店最便宜的一克拉了,因为钻石的色泽和质地不是很好,只要五六万港币。” 本来心情不错的朋友,被他这句彻底惹毛。 “怎么,你是觉得我买不起质地好的一克拉?” 店员,“你别介意,我看你的穿着打扮不像是会买那么贵的钻石的样子。” 朋友怒火中烧,拉着我就往外门外走,“我们去Harry Winston。” 店员还在我们身后用不标准的港普嘀咕,“那你就去看看咯,Harry Winston的钻戒价位你肯定接受不了啦。” 他不知道,我朋友后来买的钻戒,花了15万。 3 小区楼下的水果店,生意一直不错。 吃菠萝的季节,两个15块。 有天晚上下班,和一对情侣一块挑。 女生一直戳男生,“你去问问老板,3个20块卖不卖。” 男生扭扭捏捏,不好意思。 女生只好鼓足勇气亲自上阵,“老板,3个20块,可以吗?” 老板有些不悦,“我这小本生意本身就赚不了多少,你们开车来买水果,应该也不差这2块5毛钱吧。” 女生想说点什么,被男生一把拉住。 我抬头看了看路边,停着一辆宝马。 买好,和他们一前一后离开。 男生明显不高兴,“以后别这样砍价了,怪尴尬的。” 女生藏不住的委屈,“是你好面子不让我说,老板又不知道你只是司机,开公司的车出来加油而已。”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如果他们步行或骑电动车去买水果,老板兴许就会便宜一些。 开着宝马杀着2块5的价,难免让人多想。 就连我自己,看到车的瞬间都觉得女生太抠。 可见我们因为第一印象引发的联想,未必是事实。 4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第一印象去定义一个人。 “那个女生那么年轻就开奔驰,不是富二代就是被包养。” “那个背Gucci挤公交的女生,拿的一定是高仿。” “那个身上有刺青的女生,一看就很好追。” “那个化浓妆穿露脐装的女生,私生活一定很乱。” “那个穿回力鞋的女生,一看就没见过世面。” ........... 为什么要仅凭一眼印象就给别人贴标签、下定义呢? 也许开宝马的女孩创业成功,Gucci包包女孩攒很久送自己的生日礼物,刺青是为了纪念一个人,化浓妆的女孩是模特刚收工回来,穿回力鞋只是因为喜欢.... 不是每个人,都会把自己体现在外在上。 涵养、学识、眼界和态度,这些也没办法一眼看穿。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有人愿意用几个月的薪水买一个心仪的包包,有人对外在随意但每年都要攒钱去国外旅行,有人省吃俭用只为攒钱买一辆爱车,还有人刷爆花呗也要拿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 不是每个背名牌包的女生都靠男友或爸妈,不是每个开豪车的人都是车主。 不穿香奈儿迪奥未必是买不起,只是个人的价值观和选择不同。 你眼里有价值的事物,在别人眼中或许一文不值。 别人视若珍宝的东西,你可能也理解不了。 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尊重,而不是随意评判。 我不知道那个女孩为什么穿回力,但我穿,是因为物美价廉。 款式好看不磨脚,价格美丽,每年都要买上两双。 偶尔我也会买上千块的鞋子,只是因为喜欢。 但如果有人因为一双回力就说我没见过世面,还真的很难接受。 我们不该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和定义别人,因为那一点都不酷,很狭隘。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irWU7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