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乃是一种官职,负责掌管宗庙里的器具宝物。“天府”用作地名的代称,最早是战国后期的苏秦对秦惠王的游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是四塞之国,四面都有天然屏障,“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西汉前期,张良也劝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正式推出“天府之国”的称谓。由此可见,最早的“天府”是指关中平原。 
因历史上关中平原一带连年征战,加上天灾水患,民不聊生,遂渐失去“天府之国”的光环。而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加之四川盆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对四川盆地如此描述:“益州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国鼎立时,诸葛亮更是选择此地建立了蜀汉政权。《华阳国志》云:“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后来,“天府之国”的称谓正式成为四川盆地和成都的代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