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1日讯“第一杯,我们要感谢党脱贫攻坚的好政策!” “好!” “第二杯,我们要感谢市中医院的真情帮扶!” “好!” 
帮村扶贫结硕果,真情关爱撒山村。元月26日中午,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集中安置点的院坝内,新搬迁入户过新年的8户村民摆上了12桌 “坝坝宴”,表达脱贫摘帽后的喜悦之情。 
观音村位于利州区与青川交界处,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住户分散,是四川省定贫困村。至2014年底,有28户108人。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广元市中医院对口帮扶观音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战,截止2017年底,28户建档立卡疲困户全部脱贫,观音村也接受了市第三方评估验收、省脱贫验收考核,一底“五有”一超“六有”全面达标,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观音村集中安置点 新房修好了入住了,我们也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以后的生活也更好了!”正在给新房大门贴春联的杨青国介绍说。 40岁的杨青国是观音村一组人,原来一家5口人居住在高山上一个叫“韭菜地窝”的地方。因交通不便,母亲年纪大,两个孩子上学,他与爱人张大秀只得就近务工,照顾家庭,他家也成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没办法啊,坡陡路烂,林子里野猪又多,孩子上学都要接送!一遇到下雨,沟里起了洪水,更担心孩子的安全!” 2016年8月,观音村大英坝集中安置点动工新建。经过场平,环境改造,至17年4月安置点初具规模。8栋小“别墅”整齐排列,房后山上树木森森,遮天蔽日;房前,一条小溪潺潺而过,两边农田内,栽植着五味子、黄精等中药材。山清水秀、绿意盎然,正是人们心目中的田园风光。 去年10月底,杨青国一家喜迁新居。 “现在好了,一个孩子在成都上大学,一个在乡上上小学。都是水泥路,离学校又近,不用担心孩子上学了!我们也可以出去打工也就安心了!”而更让他高兴得是,他家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养猪、养鸡、种植食用菌,成功脱贫。 与杨青国一家一样,62岁的张志成也搬迁到了安置点。“原来住在大山上的老房子,邻居都没有,有事找人帮忙都难。”张志成在家养牛、种植食用菌,儿子、女儿都在外务工。“我们在家一个人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孩子每年也有3、4万的收入!” “目前,观音村已列入利州区今年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我们将依托观音村玉女瀑布、观音庙等景点及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农业体验区建设,打造50亩花卉观光园,培育一批特色星级乡村农家乐,让搬迁户在住得好的同时,更能致富增收。”广元市中医院驻观音村“第一书记”祝杰介绍说。(郭兰) 住上了新房子,又脱了贫,“我们现在安居乐业,繁荣发展,咋个才能感谢一下党恩呢?”杨青国与搬进新家的8户村民商议,搞一次坝坝宴。 “摆坝坝宴是好事,大家正好沟通一下感情。有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有大家脱贫致富的现在,群众感党恩的感情朴素真诚。”村民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积极支持。 于是,村民从家中拿出腊肉、土鸡、羊肉……支起大锅,点上篝火……12桌大圆桌在院坝铺开。猪头肉、坨子肉、酥肉、拌三丝、油菜苔……山村特产琳琅满目。中午12时,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坝坝宴正式开席,老老少少围坐在12张大桌子边,开怀畅饮。席间,村民排成了“长龙”,端起酒杯,有酒量的倒酒,没酒量的倒白开水,向县乡领导敬酒致谢,感谢党的恩情。 “党的政策好不好?” “好!” “修的新房住着巴适不巴适?” “巴适!” “今年大家把生产搞得更好点,要不要得?” “要得!要得!!” …… 祝酒声在山谷间久久回响。 (郭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