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楼市文丨CNY 编者按:这是一位20+的购房者的买房自述。涉及从2016年开始的购房之路,从等待、排队到2017年的摇号政策出炉,最后到2018年年初摇号摇中。他决定把这些都说出来。 2016年,所有的售售、中介天天刷朋友圈,说房价要涨,再不买一年白干。相信很多买房的朋友们和我一样看到不少这样的言辞,心烦,但后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那是那一年,我自己准备的首付款没有到账,买房不得不推迟。和我一起看房的师兄买了鲁能城。他当时劝我下手,我不屑一顾。师兄买的是公寓(70年产权)。我心里暗想,楼层不好我不要。结果一年后房价……快翻倍了吧。 女友嘲笑,我亦自嘲——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2017年3月份,20多万首付款攒齐,一到周末就拉着我女朋友到处看楼盘。在这个价格上,加上地点等方面的考虑,选择性并不是很大,但好歹有的选。当时看了中洲中央公园,我觉得环境好,女友觉得也不错,于是乎回去问亲朋好友,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新都?太远了!以后上班怎么办?孩子读书怎么办? 限购前两天,中洲中央公园售售让我去买房,说再不买马上要限购,我当时去看了下,真的人很多,排队的多,吵着要买的很多。但我看到,吃瓜群众也很多,真正下手的人很少,感觉都是套路!人太多,挤不进去,中介带我通过关系从窗户翻墙而入,但进去后房子临时涨价,女朋友不能接受,于是我们不带犹豫地放弃。 然后,限购了…… 第一感觉是解脱了,反正买不到,无所谓了,等社保满两年再说吧。 但是故事没有这么简单,“人才落户”又来了,我同学说赶紧来落户,不然落不到了。他从凌晨四点排队,花了两天时间落户到天府新区。关心我的中介也都蜂拥而至,劝我赶紧落户,说现在落户买房便宜。于是我也落了户,哎,可惜了我家里的几亩地,从此以后当不了山大王。 落户以后发现,买房资格是有了,却感觉更难买到房了。首先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其次很多楼盘开始鄙视按揭,要求全款,中介们口口相传:全款的往里面走,按揭的往边上走,公积金的骑着车往家里走。 关于人才落户,我不知道是不是对限购政策的松绑,但确实感觉到,要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刚需买房其实很难的……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我等啊等盼啊盼,多么希望能早点买到房。没错,这句话就是我的心声,在这样BT的环境下,我想方设法、四处筹钱,从首付20万,提高到30万,再后来40万……每次说起这样的经历,我都是以搞笑的口吻,但从我身上迸发的每一个笑点,其实都充满了是心酸和无奈。 买房路上,我加了成都新楼市交流群,了解了不少关于关于买房的消息,也认识了大批被房地产逼得手忙脚乱的购房“同行”。 地价不断突破新高,全款也不一定买到房……于是,有些中介又NB了——想买房可以啊,一个楼盘30W茶水费,户型随你选择…… 2017年本人本来打算结婚的,但是因为房子买不到,一直不敢结,因为一结婚另一方没有购房资格,于是家里催,女方催。没办法,于是我打算花钱找找关系,再不买房,后果很严重。 “房子是用来住的”,看到这句话有时候感觉很复杂。 2017年底,终于出了新政策,摇号选房,全款和按揭不得区别对待。不得不说,这对于我来说是福音,于是我又积极地排号。但在第一个北湖新城出来的时候,我就被“碾压”三千多号上,心里那个忐忑啊,不由得怀疑真的公平吗?与此同时,周围朋友都在劝,赶紧看二手房吧,现在房价真的是见天涨啊!女朋友也开始动摇,但性格执拗的我有骨气、没底气的拒绝了。 终于,我熬出头了! 在第三个楼盘——绿地新里城摇号摇中,而且很靠前的一百多号,以前,大家说“买房不可能十全十美”,但现在,我可以扬眉吐气了,最起码,选了个十全九美的房。 兴奋过后,我回家把各种看房软件全部删除,各种中介全部通知,然后删除(不是我不讲人情,真的是有些中介天天在那吹耳边风,神烦,当然也有素质很高的中介,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回头看,真的太不容易了。现在还有很多刚需的还在买房路上的,我的建议是:能买就买吧,毕竟现在的摇号政策对我们刚需来讲还是公平的。 彩蛋:之所以接受了成都新楼市的约稿,是因为我女朋友毕业前曾在这里实习。彼时参与地铁置业系列报道,当时她就到过蔡桥地铁站,我们现在买中的新里城就是在当时地铁旁边的那片荒地上建起来的,文末附上当时的文章,各位可以感受一下两年的变化。蔡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16成都地铁买房手册(03)三环外逐站深解之4号线【蔡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