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旧称灌县,是成都市代管之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因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市境内有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体现了城中有水、水在城中、“满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市区西南有青城山,秦时是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自汉代张陵“结茅传道”后,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教祖庭,有“神仙都会”和“第五洞天”之称,被誉为“活的道教文化博物馆”、“楹联、匾额、石刻宝库”,市区西北有“人间仙境”之称的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山、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构造形成于1.9亿年前的三迭纪后期,有三叶虫、珊瑚虫及腕足动物的化石。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前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 

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伏龙观、二王庙、李冰石刻像、安澜索桥、玉垒山公园等。 




鱼嘴 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故而得名。鱼嘴屹立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鱼嘴的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砂”,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仿佛一道闸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因其功能奇特又形似瓶口而得名。宝瓶口右边的山丘,是当年开挖时留下的石堆,称“离堆”。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 提示 1.常规路线为:景区入口-伏龙观-观景亭-碑亭-人字堤、金刚堤-安澜索桥-二王庙-步云梯-玉垒阁-松茂古道-玉垒关-景区出口。 2.景区内有游览车,路线:碑亭-鱼嘴。但距离较近,如不是赶时间,无需乘坐。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南门,近离堆公园) 类型:国家公园古迹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5小时 电话:4001151222 官方网站:http://www.djy517.com/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30;其他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30时-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