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二),德阳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分为“移民”“祠堂”“家族”“会馆”“人物”“纪事”“地理”“传承”等八个篇章。书中所有篇章均由本地作者撰写,该公众平台将按目录逐篇推出。《简读》(二),德阳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分为“移民”“祠堂”“家族”“会馆”“人物”“纪事”“地理”“传承”等八个篇章。书中所有篇章均由本地作者撰写,该公众平台将按目录逐篇推出。 这里,优美音乐伴读 



目录 移民 高建平乡关已远德阳在(1) 尹帮斌日久他乡即吾乡(16) 祠堂 王文襄中江宗祠的文化观照(33) 陈立基百忍堂上有太和(51) 廖继荣连山李氏金华殿(55) 家族 赖安海罗江范仲淹后裔(58) 邹贵兴孝泉姜氏家族(70) 会馆 张宗政话说中江会馆与中江镇江寺盐业会馆(74) 杨剑什邡古会馆记略(82) 米运刚德阳广东会馆南华宫(85) 人物 赖安海李广田在罗江(89) 谢扬勤中江著名诗人谢绪岷(98) 李铮德阳潮扇传人杨占勇(104) 纪事 付登华德阳电缆工业诞生记(108) 孙岩松丁老总雕像诞生记(117) 地理 谭金强德阳老县城街道录(122) 尹帮斌话说绵远河(126) 传承 冯再光羌汉山歌绕九顶(137) 邓天有仓山大乐的源与流(143) 德阳电缆工业诞生记 付登华 一、德阳电缆工业发轫于1984年 我于1966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专业,分配在西电公司电缆厂工作。1984年,任西电销售公司电缆营业部业务组组长兼国家成套局电线电缆排产组市话电缆排产小组长。我的业务合作伙伴孙岩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电工学院,是西安电缆厂电缆研究所产品开发组组长。我俩都经历过“文革”的磨难,这时都打算在改革开放中下海创业。 当年9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孙岩通知我晚上到他家会见德阳客人。他告诉我,二重厂劳动服务公司与德阳孝感工业公司合作创办电缆厂发起人之一,二重厂电缆工程师庞永生是他们哈电工1965年毕业的校友,庞永生领着筹建班子到西安作项目调研并聘请专业人才已经好多天了,他向他们推荐了我。 晚上见面,德阳方面除了庞永生,还有孝感工业公司经理刘连清,二重厂劳服司副经理孙生,德阳农行城南办主任张纪松,电缆厂(筹)办公室主任孙瑞华和秘书唐礼荣;西安方面除了我和孙岩夫妇,还有庞永生的同学,西缆研究所支书张云声、标准化工程师刘墨林,他们已经见过面,相互十分熟悉。 我将市话电缆的市场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建议德阳办电缆厂分步走,先上市话电缆,这些内容后来都写进了德阳电线电缆工业的第一份可研报告——《电缆厂在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谈到招聘问题的时候,我开门见山地提出:“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当过红卫兵,是造反派,由于整理康生‘黑材料’和批判江青的‘文攻武卫’等问题,抓‘5·16’的时候被隔离了300多天,揭批‘四人帮’时又被审查过,虽然1979年陕西省委平了反,但仍有人把我看作不安定分子,你们敢用吗?”刘连清立即回答:“现在改革开放搞建设,只要愿意为‘四化’作贡献,我们不仅敢聘用,有真才实学的还要重用,请你放心!”听介绍,年过半百的他在“文革”前是德阳县旌阳区区委书记,当过“走资派”,是位有政治阅历的老干部,大家都叫他“刘书记”。 “刘书记”懂得政策攻心,他介绍说:“德阳是三线建设基地,有工业基础,去秋建市以后提出大搞改革开放,建设内地深圳。市里给在外地工作的川籍专家发信,希望能回川创业或者为德阳引荐人才,市里实行‘三不要’政策招揽人才:不要调动手续,不要户籍关系,不要档案……”,这个“三不要”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在这之前,我曾向西电销售公司提出调动或停薪留职都被拒绝了,我要有所作为只能竞聘公司业务副总或派到北京任中国电线电缆出口联营公司副经理,正在为国企这种人亊制度苦恼,德阳这个“三不要”给了我选择人生的自主权。 去年11月18日,我利用出差重庆的机会到德阳作了一天实地考察。在“刘书记”的带领下看了选在火车客站西的厂址,根据常识我提出了不同的选址意见;然后拜访了市人大主任兼新建电缆厂董事长李干同志。年过花甲的李干同志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德阳建市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规划。他证实了德阳引进人才“三不要”政策,他说:“只有打破旧的人事制度,让人才流动起来才能开放搞活,人才也不会浪费。”他告诉我,他已经听取了西安调研招聘组的汇报,并以自己的名义给我和孙岩发了信,希望我俩先到德阳参加电缆厂的筹建工作。我答应回西安立即与孙岩商量作出回答。 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元旦期间一块到德阳再作深入考察。1985年元月1日下午两点过,我与孙岩、张云声、刘墨林以及从部队转业的小弟付登强到了德阳,受到以李干同志为首的市、区、乡和二重厂各级领导的热情接待。在一个星期里,他们不断地到我们住的二重厂招待所看望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设宴款待我们,希望我们留下来为建设新德阳出力。不论白天或晚上,我们都处在德阳人的盛情包围之中,由此我认识了李干主任之外的大批领导同志: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张祥国,市计经委主任曹作臣,市乡镇企业局局长蔡仕良,市中区区委书记米斌,孝感乡党委书记米永森,二重厂老厂长李海旺…… 这次考察,我们觉得德阳是个创业的好地方,被德阳人的情义打动,不管是否应聘,从第二周起便谢绝了一切礼仪性的社交活动,钻进招待所旁的二重厂党校教室作建厂规划。根据德阳的电气企业名称都有“东方”二字,我们建议董事会把新建电缆厂叫做德阳东方电缆厂被采纳了。我们规划一期投资750万元,占地70亩,主要产品为纸绝缘铅包市话和全塑市话,年产市话电缆3000km,产值2500万元,利税500万元。 春节前夕我们回到西安商量后,过完节即返德阳应聘,孙岩任总工程师,我任分管生产经营和财务的副厂长,刘连清和庞永生分别代表孝感工业公司和二重厂劳服司行使党政管理权,担任书记和厂长。张云声、刘墨林以及春节期间与我们联络后一块到德阳的西缆厂计量室主任任世勇、机械工程师屈文辉、工艺工程师侯宝成、供应科计划员魏广新等也应聘参加了筹建工作。 东方电缆厂是德阳建市后开发电缆工业的第一家企业,我和孙岩等人虽然干的仍然是老本行,但责任不同了,开创的实业对德阳市而言是新兴的产业。此后两年间,德阳相继诞生了二轻塑料电线厂、孝感电线厂、华山电缆厂、绵竹东方电缆厂…… 二、坚持把东方电缆厂建起来 我们到德阳应聘后不到20天,东方电缆厂的筹建工作便遇到了困难。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从3月19日起紧缩银根,农行当初给东方电缆厂承诺的项目贷款无法兑现了。两家发起单位原本指望贷款建厂,二重劳服司只投入了25万元开办费,孝感工业公司投入的资产是土地。建厂陷入了资金困境。如果项目下马,二重厂安置的员工尚可以再回去重新就业,我们应聘的外地人怎么办?尤其是我在离开西安时就已经对公司领导表明态度:决不回头!李干同志动员我们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资金问题,一定要把新生的东方电缆厂建起来。他在董事会上建议找东方电工和东方电机谈合作,几次交往下来,我们除了与严如高、于宗民两位厂长达成“时机成熟时共同发起设立东方电机联合公司”意向外,没有资金合作方面的实质性条款,望梅止渴,只好作罢。 眼见下海创业的理想要搁浅,思考再三,我决定出面向支持自己下海的朋友们求助。我与邮电部物资总局总工徐秦取得了联系,“关系就是生产力”是两年前排产时他告诉我的。他负责整个邮电部的通信电缆资源安排,正派公道,人缘很好。六月初,他在广汉主持邮电部年度补充订货会,抽时间到德阳了解我们的办厂情况之后,向李干等市领导建议由德阳市政府出面“招股合资或者以补偿贸易集资建厂”,并表示他愿意在邮电系统出面协调。市政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于6月28日发出集资“邀请书”,同时为我出去集资办理了市政府“委托书”。 七月初,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刘连清、庞永生、孙岩、张云声、任世勇、屈文辉、侯宝成等同志继续作建厂设计,设备订货、加工,考察土建施工单位,进行产品工艺准备等工作。我重点负责引进资金,同时抓经营创收,准备基建材料并为今后生产落实原材料供应。派魏广新回西安抓办事处,以此继续联络引进西缆厂的技工等专业人才,搜集行业信息,同时关照我们还留在西安的家小。 我抓的第一件事是办理企业资质。通过机械部电工局负责机电成套工作的戴国华科长,把东方电缆厂的全套设计资料、图纸报送电工局生产处吴树辉处长。吴处长很快审查作了“定点”批示。由于有了资质,1986年下半年全国电线电缆排产会上给东方电缆厂安排了38㎞控制电缆计划,其时东方电缆厂还未投产。 有了行业主管部门认可,为东方电缆厂引资创造了条件。我带着德阳市政府的“邀请书”、“委托书”,在徐秦同志的指点下到北京、天津、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地拜访邮电部的地区物管处、省、市邮电器材公司和电信局,达成500多万元资金合作意向。办公室孙瑞华告诉我,李干和在家的同事们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李干同志兴奋地说:“最后落实50%就不简单!”按物价比,当年的100万元在今天接近2000万元。 八月初,邮电部华北物管处冯泰茂处长、吉林省邮电器材公司宫钖初经理带队到德阳考察,于8月2日和8月11日分别与我签订了资金合作协议并进行了公证。华北处投资和市话电缆补偿贸易各50万元,合计100万元;吉林公司市话电缆补偿贸易200万元。两家协议都规定于85年8月和86年3月分两次各拨款一半。随后我应邀到东北与哈尔滨电信局签订了电解铜折价30余万元以市话电缆补偿合作协议。9月15日,由德阳市物资局张慕贤副局长牵头,我出面与市物资贸易中心、市综合物资公司签订了“补偿贸易、投资、联营协议”,其中投资10万元,电缆补偿贸易30万元,联合经营12.5万元,共计52.5万元。 八月下旬,东方电缆厂收到华北物管处50万元,吉林省邮器材公司100万元汇款之后,土建工程于9月20日开工。同时,投产前的多种经营活动也展开了运作:开办汽水厂,与市经委节能办合作开办“节能公司”,包装车间与柏隆建筑公司联合承包经营,西安办事处开办招待所…… 省、市政府十分重视德阳建市以后兴办电缆工业。省长蒋民宽、副省长马麟、市长常光南、副市长沈国俊、张祥国等领导前后多次到电缆厂工地视察,并约见我和孙岩。由于本地资金“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华北处和吉林公司未能按期于86年3月份转出第二批款,市政府主管工业和财政的沈副市长4月4日专门听我汇报建厂资金情况,随后又召集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人行100万元贷款的担保及市政府200万元财政周转资金等问题。 东方电缆厂的建设在困难中蛇行一年,我们在创业的忙碌中飞快度过了1986年春天。尽管各级领导都关心东方电缆厂的建设,沈副市长还召开现场办公会进行协调,但是德阳本地资金却一直没有到位。作为分管财务的副厂长,再次被资金困境压迫着出去寻找合作伙伴。在徐秦帮助下,我们与四川、湖南、陕西三省的邮电器材公司谈过投资合作问题;在戴国华的引荐下,我们与北京机电设备分公司谈过借款,与美商凯卜勒电缆公司谈过合作办厂……都因“本地资金是否到位”这个问题我无法正面回答而未成。4月25日,在机械部负责电缆排产工作的薛传英科长帮助下,我拜访了国家成套局李处长。由于几年前我在排产工作中重新设计了一套排产表,大大减轻了成套局排产工作量,当时即受到电工局和成套局领导的赞赏,因此,李处长答应和局领导商量贷款100万元或150万元支持东方电缆厂建厂。经过一个多月的往返交涉,6月10日,四川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受国家成套局委托,由汪志新处长与我签订了100万元“予订电缆垫付款协议”,占用资金月利率仅3‰,6月16日川局即办理了100万元汇款。汪处长说:“四川生产通信电缆只有邮电部的成都电缆厂,德阳东方电缆厂填补了地方空白。” 至此,前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东方电缆厂协议引进资金480多万元。1986年秋天一期土建及设备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在孝感乡联合村建起了13368㎡话缆车间厂房、办公楼,2048㎡单身宿舍楼和24套作职工家属宿舍的简易平房。 三、德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接管东方电缆厂 1985年11月9日,德阳市委、市府决定东方电缆厂列入市“七、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建厂目标为年产值一亿元,职工2000人;同时,宣布按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不兼企业职务规定,李干不再担任东方电缆厂董事长。 11月19日下午,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蔡仕良局长,朱永寿副局长召集我们建厂领导班子和工程师以上干部开会,邀请股东代表孝感乡党委米永森书记参加。会上,朱永寿传达市里的决定以后宣布:局党委决定接纳东方电缆厂为局直属企业,派他兼任书记,科技科孙道元工程师协助工作,要在一年任期内保证一期工程投产。他同时宣布理顺人事关系,厂里工程师以上十个人的人事关系归局人事科统一管理,由局里派到东方电缆厂工作,局里发工资收厂里30%管理费。他告诉我们:“你们有的同志可能今后在局里还要任一点职”。对此,我和孙岩都无兴趣,因为我们是到德阳来办实业的,没有到政府部门工作的打算。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本地资金问题。朱局长宣布:由局里担保贷款100万元,农行不贷,张祥国副市长联系到人行贷;市财政86年给200万元周转金。我们在座的人深受鼓舞。米永森书记当即表示:赞成市局的决定,一定与西安、二重的同志们一起把东方电缆厂办好! 11月21日上午,朱永寿同志到东方电缆厂召开职工大会,宣布市、局决定,发表就职讲话。会上请庞永生、孙岩和我讲话,我们表示要在市乡企局的直接领导下,克服困难,通力合作,加快建厂进度,按期建成投产。 表态容易,办事艰难。资金问题并没有因为解决了企业归属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一晃就过了1986年元旦。元月6日至18日,我到天津和长春,与华北处和吉林公司通报情况并希望他们在3月份按时划出第二批资金150万元。他们却希望我转告德阳市政府:地方资金不投入,我们继续拨款有顾虑;德阳如不投资,我们将收回已投入的资金,请你和孙工来我们这里办电缆厂。 压力太大,回厂后于元月29日,我直接给张仁樑书记、常光南市长写信,告诉他们:“厂里的土建从昨天起陆续停工,我们不能再骗人家的材料,说什么贷款马上下来了,张书记、常市长都表态了;说什么蔡局长拍着我的肩膀讲‘元月一日起贷款莫得问题,已经巴巴实实的了……,我们几台套关键设备的加工合同只能放在人家厂里了,因为我们不能以许诺作为定金交给厂家,尽管人家的价格和交贷期都比德阳的厂家优惠;我个人也不能再催外地股东、用户拨款了,因为人家再拨款我的包袱就更沉了……” 我的信是否起作用?我不得而知。只知道过了两天,即2月1日,在归属问题解决两个多月后,市乡镇企业局同时发出(86)18号和19号文件:《德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关于东方电缆厂为局直属企业的通知》和《德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关于成立德阳东方电缆厂建厂指挥部及张登禄等同志任职的通知》,后一个通知宣布:“经局研究决定成立德阳东方电缆厂建厂指挥部,由副局长张登禄同志任指挥长,魏玉波同志任指挥长助理,孙岩、付登华、庞永生同志任副指挥长,刘连清、屈文辉、张云声、任世勇同志为指挥部成员。”因为春节,直到3月1日蔡局长才到厂里开会宣布这两个文件,我仍然负责生产经营和财务。为了完成450万元集资任务,落实生产材料供应点,抓多种经营创收,孙岩和我一起跑全国寻找合作伙伴,直到8月份才落实国家成套局的100万元借款…… 1986年10月,我和孙岩到秦皇岛参加全国电线电缆订货会后,带着与铁道部签订的38km控制电缆合同,赶到天水电缆材料厂订购电缆料。工艺工程师侯宝成突然赶到天水告诉我们:市乡镇企业局撤销建厂指挥部重新建立了东方电缆厂领导班子,副局长张登禄由指挥长改任书记,从广汉新提拔的副局长孟德周任厂长,指挥长助理魏玉波任副厂长,四川电缆厂来的雷定钺任副厂长,陈善同任总工程师;孙岩调市乡企局任总工程师,免去付登华的副指挥长职务,“享受副厂级待遇等待安排工作”,工厂转向生产电力电缆……侯工说:“担心你们感到突然,大伙让我赶来提前通知你俩。” 我们回到德阳,厂里的职工和孝感乡联合村的黄大爷等邻居拥在站台迎接我们,令我感动,沉重的资金压力离我而去,让我产生了莫名的轻松。 新的厂领导上任后,雷定钺告诉我,他在川缆厂当行政副厂长时就认识了在广汉工作的蔡仕良同志,蔡仕良任市乡镇企业局局长后曾向他咨询办电缆厂,前些时候蔡局长请他介绍罗传华、陈善同帮助审查东方电缆厂建厂方案,罗传华建议把东方电缆厂办成电力电缆厂,于是出现了如今的变化。罗传华和雷定钺都在川缆厂当过副厂长,陈善同是从部队转业的电缆高级工程师,曾参加过川缆厂厂长竞聘。他们曾经任职的川缆厂是电力电缆专业厂,熟悉电力电缆厂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而我们设计的是通信电缆厂,于是我和孙岩等决定离开东方电缆厂,离开市乡镇企业局。好在人才流动己在改革开放中正常化,年底孙岩首先离开德阳应聘西安北方电缆厂任总工程师,该厂赵天祥厂长聘请我任经营副厂长被我谢绝了。1987年2月15日,我托病休养把家从东方电缆厂平房搬到德阳西街青年公寓,离开了曾付出心血的下海第一厂。庞永生、张云声、任世勇等先后也离开了东方电缆厂。德阳建市20周年,我被评为德阳市第五届劳动模范,2004年“五·一”劳动节,市总工会在德阳电视台“家在德阳”栏目拍摄《付登华的创业之路》专题片时,我随摄制组和市工会的同志重回东方电缆厂故地,厂房、办公楼、单身宿舍和平房依旧,只是物是业非了!听说市乡镇企业局后来把东方电缆厂交给了电缆设备制造专业厂东方电工厂,随后迁到了三洞桥,川缆厂的两位专家也离开了东方电缆厂,离开了德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 1987年2月20日,市二轻局塑料电线厂汪兴堃厂长邀请我一起办厂,告诉我庞永生已经应聘担任了生产副厂长。二轻塑料电线厂是一家在建的街道小厂,正式投产后用不了多少专业干部,我认为有庞工足够了,鉴于汪厂长热心地安排我的父亲守材料库,帮助我解决了老人家的住宿问题,我答应汪厂长暂时代理总工程师,帮助厂里完善工艺文件、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 1987年3月初,德阳中学张辅国校长和总务处邱家龙主任到家里邀请我到学校办电缆厂,因为东方电缆厂从西安来的子女在德阳中学上学,一年前我们曾决定德中的校办工厂教学仪器厂为东方电缆厂加工电缆盘,如今我们都离开了东方电缆厂,只有我还留在德阳寻找再创业机会,头脑灵活的学校勤工俭学总管邱家龙便想到了学校自己办电缆厂。这期间还有河南周口通信电缆厂、洛阳轻工东方电缆厂、广东东莞电缆厂等邀请我去承包或办厂;市中区区委书记米斌希望我就在市中区创业,不要离开德阳……为此,我专程到太原全国电线电缆订货会上请徐秦为我参谋作抉择。 徐秦说:“老付,你哪里也不去,就在德阳把电缆厂办起来,自己领办,从小办起,自主发展。”徐秦的意见与米斌“由土到洋,滚动发展”意见不谋而合,我决定到德阳中学办校办厂。 4月1日,德阳中学为我作了一个“聘请决定”。我担任了校办厂副厂长、通达电缆厂厂长兼总工程师,邱家龙兼书记、经营副厂长,杨家碧任生产副厂长兼教学仪器厂厂长,该厂的“教学仪器”早已徒有其名,主要是加工木制品并为东方电机厂做产品包装,不久合并到通达电缆厂。1990年,通达电缆厂更名为德阳电缆厂,注册商标“文昌宫”。 创办之初,我曾主张联合市二轻塑料电线厂一起办厂,因为所属系统不同不便管理,校办企业与二轻企业的税收政策也不同而放弃。6月20日,我向汪厂长辞去代理了四个月的总工程师,全身心投入领办通达电缆厂。 德阳中学办电缆厂的起始资金只有25万元贷款,连买一台新拉丝机或者绞线机都不够,即便如此,张校长还顶着风险,学校少数人怀疑:“张辅国会不会拿我们的工资去还贷款啊?”物资条件方面只有教学仪器厂在原文昌宫遗址上的十多间旧瓦房和十多方木材;专业技术干部也只有我自己,编工艺、写规程、作设计靠我用蘸水笔一笔一画地写,如今翻出来已成了“纪念品”,今后还可能变成“文物”……面对如此差的办厂条件,我们唯一的法宝是“艰苦奋斗,勤俭创业”:自动化的拉丝机买不起就请人加工土拉机;新设备买不起就买旧的,或者到行业大厂报废的设备库里买“废钢”修旧利废。我信奉“关系就是生产力”,到老校友、老朋友、老同事关系网中“淘宝”:邮电部候马电缆一台九成新的十摸铝拉机,自从国家停止通信电缆以铝代铜试验之后就闲置无用,我们出半价给“淘”了回来;郑州电缆厂一台还在运行的36盘绞线机,因为厂里计划更新改造,厂长召开办公会决定“支持教育”,按废钢材价被我们“淘”了回来……这些设备至今还在为德阳电缆工业发挥作用。 工厂建好投产,仅仅依靠招青工和教学仪器厂转入的木工师傅是不行的,必须培训,我个人的能力有限,“借脑”是我的法宝。我们从西安交大请来我的老师吴南屏、谢大荣教授上专业知识课,从四川电缆厂请来挤塑技师黄庆云在操作中传、帮、带,从泸州化专请来邱家龙的姨妈胡心云老师筹建检测实验室,从上海电缆研究所检测中心请来我的同学庞惠娟作电线电缆检测专业培训,从二重厂请来电气专家我的校友胡增学为土设备设计线路、培训电工…… 1988年3月投产以后,专业人才不足成了德阳电缆厂今后发展的关键问题。短期救急,我们聘请我的同学李毓东,校友李克明、蒋琛来厂里任职或兼职。为长远计,一方面我们选派付登强、刘鸣、曾令、叶启洪、戴传明、张润等到西安交大委托培训,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德阳电缆工业的骨干,有的还成了企业家;另一方面,我们到西安交大电缆专业招聘毕业生,受学校的编制限制,区委书记米斌到厂里开现场办公会,决定按国企进人予以解决,91年和92年我们分别引进胡震晨、刘春昉、康春梅、高旭等本科毕业生,如今刘春昉已任总工程师多年,成为德阳市为数不多的电缆专家…… 德阳电缆厂从开始建厂一直坚持以销售为龙头。筹建时,我们抓经营挣开办费,培养销售队伍。厂里个别同志不理解,认为建厂又做生意抓钱是“不务正业”。张辅国校长听到汇报以后没有横加干涉,到厂里了解我的想法后,不仅支持“两手抓”还在校内宣传。邱家龙分管经营,他一马当先带着组建中的供销科业务干部朱天琼、刘森等做废铝加工、买卖钢芯铝绞线等生意,三伏天他赤膊从江油往回运货,不仅汗流浃背,脸上、臂上还脱了一层皮。我们还和罗江树脂厂合作,由他们提供液氯生产三氯化铝;通过市科委与中科院西南分院高航合作,加工车床用的刀杆、刀架……我们在政府的扶持和校领导的支持下,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取得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工厂进一步发展的第一桶金。当年,我们不仅以自己挣的钱为员工发了工资奖金,为学校教工发了过年钱,还花5万元为学校买锅炉建起了澡堂。 1990年,我们从破旧的平房搬进了自己修建的办公楼,同时还为学校建了一栋家属楼,解决了包括厂里部分职工在内的48户教职工住宿。 1992年德阳电缆厂产值174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95万元,利税169.3万元。我们在黄河路的旌湖边征地30亩立项搞技改建新厂,开发上引法无氧铜杆和交联电缆生产线。经过五年努力,德阳电缆厂不仅成为四川省校办企业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骨干企业,还成为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我被市政府评为“城镇集体经济明星企业家”。 1995年底,我的两届任期已满,辞去厂长职务,在成都注册了“成都华强电缆有限公司”,把精力转向了做电线电缆市场。邱家龙接任厂长以后希望我“扶上马再送一程”,学校除了奖励我五万元外决定聘我兼任厂长顾问。1996年,我被评为“德阳市‘八·五’勤工俭学优秀校办企业厂长”,这是市政府对我下海德阳十年创办实业的肯定。 邱家龙在办厂中担任了德阳中学副校长。从1996年起,德阳电缆厂在他的领导下进一步做强做大,6月份转制为内部股份制企业。 1998年4月18日,德阳电缆厂与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电力物资公司设备器材中心、达万铁路实业开发公司、德阳电力物资公司五家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股份3000万元,德阳电缆厂资产折价1200万元入股,占总股本的40%;特变电工控股,占总股本的51%。股份公司创立以后,8月份我向张新董事长辞去了兼职顾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的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股权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成为德阳电线电缆行业的龙头老大,四川省和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大型企业。邱家龙于2001年換届时辞去总经理职务,年底担任了“森普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我们继续合作在德阳开发新型塑料管材,如今已经60多岁的他还在该行业奋力拼博。但是,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里仍留存着当年贷款25万元创业的记忆,不仅仅是仍在运行的一些设备,更重要的是人,那些我们曾经呕心沥血带出来的以刘春昉为代表的科技人才、管理干部和技工们,他们已经成为德阳电线电缆产业化的排头兵,这不仅让我非常欣慰,更感到十分自豪。 德阳建市30多年,我也70出头。我十分庆幸自己看到了德阳电缆通向四面八方,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了奔腾的黄河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