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
202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
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省级财政分别按照超额部分50元/头、200元/头、30元/只的标准给予激励
去年补贴肉牛,今年追加补贴猪牛羊,四川对畜牧业补贴再“加码”。4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21条),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明确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这是继2024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16条),提出实施肉牛稳产提质激励以来,四川再次针对畜牧产业稳定产能拿出具体补贴政策。
市州可自主确定具体使用方式
四川是畜牧大省,去年生猪出栏6149.6万头,出栏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为更好保障猪肉等畜牧产品供给,此次21条政策措施中提出,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对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省级财政分别按照超额部分50元/头、200元/头、30元/只的标准给予激励。
按照要求,激励资金用于支持生猪牛羊产业发展。市(州)可自主确定具体使用方式,可直接补贴到养殖场(户),也可用于支持生猪牛羊等畜牧产业发展相关项目。
绵阳市是四川生猪养殖大市,去年生猪出栏359万头,今年全市生猪出栏任务362万头。“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对促进养殖户积极性作用明显。”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均沛说,今年绵阳出台补贴政策,对一季度实现生猪出栏正增长的县(市、区)予以激励。目前来看,激励措施发挥作用明显。以江油市三合镇为例,预计一季度生猪总出栏量将达4800余头,同比增长66.5%。王均沛介绍,省级财政补贴市(州)的激励资金,市(州)将根据统计数据,分配给县(市、区),再由县(市、区)根据养殖规模等相关标准补贴到养殖场(户)。
去年补贴政策仍在执行期
去年以来,在进口总量增加、国内牛肉消费量下降等原因叠加下,国内肉牛市场行情持续走低。包括四川在内,全国肉牛出栏出现下滑趋势。为帮助养殖户度过价格低谷期,稳定肉牛产能,2024年9月出台的16条政策措施中提出,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对全省符合条件的肉牛(含牦牛)能繁母牛的农户和养殖场,省级财政按照300元/头的标准给予激励。
根据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印发的《肉牛稳产提质激励实施细则》,四川按照“先配后补、据实激励”原则,对饲养肉牛(含牦牛)基础母牛并选用优良种公牛冻精配种的农户和养殖场给予激励。
当前,补贴政策仍在执行期,落地情况如何?“2024年下达第一批肉牛能繁母牛激励资金7500万元,截至去年底已惠及4000余家养殖场(户)。”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补贴提高了养殖户价格低谷期抗压能力,推动了肉牛基础产能稳定。同时,促进了肉牛品种改善、品质提升,增强了肉牛产品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21条政策措施对接16条政策措施,将促进四川畜牧产业稳产提质。有政策措施的促进,四川畜牧产业将从饲料、兽药、种业、养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力,提高产业韧性,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阚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