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伍雪梅文/图 在地下“破土扩疆”,在地上“换颜修面”,向地要空间,向天抢空间,修下穿隧道,建人行天桥。春节前,西林大桥南北节点改造工程即将全面完工,内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江路桥集团)用行动与效果向甜城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精益求精 修路建桥治疗“肠梗阻” 路漫漫,从头越。 众所周知,西林大桥位于我市繁华地段,是车流量最大的交通大动脉,也是市区内最拥堵的路段,交通问题备受全城关注。 2016年10月15日,机器轰鸣、民心沸腾,西林大桥南北节点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部门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内江路桥集团坚持“埋头苦干、创造一流”,得到上下一致认可。 身边恍若隔世的巨大变化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想到路还可以这样修,城市可以这样建”,市民门先生每天上下班都会往返于市中区、东兴区,西林大桥是他的必经之路。过去,过桥必堵成常态,而今,随着南北节点下穿隧道的运行通车,“独木桥”向“立交桥”华丽转身,一解其烦忧。 据悉,西林大桥南北节点改造项目,总投资1.8亿元。南、北两岸下穿隧道为双向四车道,辅道为双侧单向两车道,北岸(东兴区)下穿隧道已于2017年9月8日开始试通车,南岸(市中区)隧道于2017年10月29日开始试通车。 西林大桥北岸、南岸下穿隧道通车后,实现了立体交通,对于改善交通拥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行人过街需要借用机动车道通行,出现人车混行的现象,不仅让各方通行不畅,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南、北桥头将分别新建2座和3座人行天桥。目前配套建设的人行天桥正在加紧建设中,春节前将完成建设并开放通行,相信过街人行天桥竣工后,行人的过街也会更加安全、方便。 尽善尽美 以“五招”解“五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当我们开车仅“一分钟”通行下穿隧道时,当我们步上人行天桥大步向前时,享受着便捷与舒适,却不曾知有一群“路桥人”背后的付出。 施工期间交通势必受影响、繁华路段征拆受阻、施工技术难度大……在西林大桥南北节点改造工程项目开工之际,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该如何解决?内江路桥集团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以“五招”解“五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远疏近导”,解交通组织难。为解决施工期间西林大桥承担的城区1/3跨江车流,内江路桥集团委托西南交通大学编制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经反复论证确定了“远端绕行、近端限行、公交优先”的交通疏导原则。施工期间,不断优化施工打围方案,通过压缩施工区域力保车辆通行;增设绕行、限行交通引导牌,增加交通协警员,针对每天不同时段采取灵活管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小交通影响。 “现场例会”,解管线迁改难。面对项目区域管线分布密集、错踪复杂,网线迁改工作存极大难题,内江路桥集团通过建立现场例会和定期协调等机制,邀请管线参建单位先后召开迁改例会20余次,现场协调线路走向、通道布局、管线铺设、错时作业等矛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法理并重”,解征拆维稳难。由于道路拓宽涉及临街部分构筑物拆除、私人用地征用等难题,加之施工期间对区域内上百家商户、上万居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影响,内江路桥集团深入细致地宣传政策法规,成立协调组反复上门宣讲征拆及补偿政策,依法依规扫清项目推进障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集体会诊”,解施工技术难。该项目涉及地下隐蔽工程包括地下河廊、防空设施、军事光缆等重要设施,施工保护责任重大。内江路桥集团针对重要设施开展集体研究,建立“集体会诊”制度,破解了多个施工技术难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确定施工方案,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重要设施施工保护难题。 “精细管理”,解工期进度难。为确保完成繁重的工期任务,内江路桥集团安排精兵强将扎根工地,把工地作为办公室,把进度作为任务书,不分白昼攻坚克难,“将工期细化到每一天,将质量控制到每一点,将安全落实到每一人”,切实做到了责任倒逼和挂图作战。 手记:有一种信念让“路桥人”矢志不渝,有一段征程让“路桥人”刻骨铭心,有一种力量让“路桥人”激昂振奋。走进内江路桥集团,记者看到“忠诚是我魂,工作跟我上,廉政向我看齐”标语格外显眼,路桥人用实践诠释着“用心、认真、尽责,敢挺、苦干、实拼”精神,用行动推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让每一个甜城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幸福感与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