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似流水,推着每一个人向前走 而眉山也在时间的裹挟下向前迈进着 我们生活在眉山,对她却熟悉又陌生 时代的发展给眉山带来了很多 却也失去了很多... 
曾经眉山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记忆的标志如今何在? 消失的回忆随着时间流逝 ,有很多场景、标识、生活习惯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回首眉山几十年的飞速发展,许多地点已悄然变迁,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等到回忆时,却发现早已看不到昔日熟悉场景…… 老雕像 
老丁字口 
老桂香街 
以前的正西街 
90年代的一环路 
苏祠中学 
舞龙会 
消失的味道 不知不觉,那些好吃鬼们曾经喜闻乐见的小零食,已经只存在于大家的脑海之中。 冰棒 
那时候的夏天,冰棒只有寥寥几种,但这就是童年应该有的颜色...... 爆米花 
黑色葫芦状的“炮筒”炉子在不停旋转,“砰”的一声,爆米花就做好了,不同于现在的裹满奶油的爆米花,那时候吃起来却是格外的香甜。 叮叮糖 
小时候就有这样的顺口溜:叮叮当,敲麻糖...那时候还是整块的,要用锤子敲下来,买一块半天都舍不得吃完,黏黏的粘在牙上,舔不下来。 消失的职业 吹糖人 
吹糖艺人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会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现在糖人艺人少了很多,或许是孩子们喜欢上了更“高级”的零食吧。 钉秤匠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钉秤匠付出了他的青春与汗水。精工细作,毫厘必究,只为了手艺人的那份承诺。 弹棉花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磨刀匠 
“磨剪~~子,菜刀~~~~",长吆喝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老大爷扛着一条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齿轮什么的,看他拿着菜刀在磨刀石上哗哗哗的来回磨着,不一会儿菜刀就像新的一样了! 修表匠 
修表师傅神情自若,用那一双灵巧的手,治好了多少块表。现在就算修表的地方也难见那时候修表匠的身影了。 老式剃头匠 
剃一个头一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修鞋匠 
路边的修鞋铺,和繁华的现代都市,和快速的机械化时代如此不同,它们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怀旧,也是上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回响。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 消失的回忆 坐单车 
出行时,一家人都坐在一辆28大杠单车上,前面坐俩,后面带小孩子。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坐在车里,早已没有了那时候的感觉... 听磁带 
在数码产品垄断音像领域的今天,很难再看到有人放磁带听歌了。不过,对于成长于八十年代的青年来说,这些是他与那个年代割舍不断的牵系。 罩麻雀 
不止一次等睡着过... 玩泥巴 
那时候常和一堆小孩一块儿玩泥巴,现在的小孩一块橡皮泥就能玩疯了。 跳格子 
住集体宿舍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现在的空调四人间,冬暖夏凉,感情确不如那时候纯真。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眉山,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眉山,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逝去的终究已流逝,但回忆永远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