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上面关于一座县城特征近乎意识流的连续片段描述,我们一起来看汉源在哪里?总体城市设计又如何参与其间? 


汉源县隶属雅安市,早在我们2008年开始编制《雅安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时,其经济区位都是末位居后,2006年在酝酿长达半个世纪的国家电力瀑布沟水电站开工之后,这座生长在大渡河和金沙江交汇口,南(下)北(上)分布的带状县城面临新的挑战,整体下半县城因电站蓄水必须全部淹没整体迁移,迁移人口10万人,和其他因水电建设而被迫迁建的县城不同,汉源依托河口山岗——萝卜岗所提供的近13平方公里山岗用地选择了大部分就地重建安置。 
汉源半岛(项目组拍摄) 这片有着意大利圣托里尼和瑞士卢加诺气质的山岗地质状况不均,有若干地址塌陷区,也就天然形成了城镇的组团分布。 

而老县城则在2009年水库蓄水后沉眠在了新县城脚下的面积45平方公里的汉源湖底。而这里的百姓在家园拆迁重建选址山岗后,不再拥有大片良田。因此,如何在新的迁建县城环境中寻找到积极有效的城镇发展动力?如何令百姓安居乐业? 汉源县移民迁建前格局示意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汉源县移民迁建后格局示意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如何建立新的稳定社会关系,成为继2004年“汉源事件”之后,地方政府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就有了2011年迁建规划基本结束后,我们的第一次踏勘。还记得我们第一时间不约而同对遍布半岛稍显机械的安置住房频频皱眉;但是在随后的体验里,这座在短短3年时间完成的半岛城邦所拥有的城镇和自然格局令人震撼。 
自然与城市对撞、山岗湖岸格局所提供的结构特征十分鲜明,城市的特征潜力清晰。然而在新县城环境的社会关系方面,由于立体区位所带来的利益差异和社会公平性,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都还是未来新县城的棘手问题。我们的任务——迁建规划后的新一版总体规划。 
新版总体规划是政府的终极目标,但并不是近期规划工作的首要任务。从移民迁建之后全新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环境来看,县城很难在资源有限的萝卜岗半岛完成自身所有的城镇职能,总体规划之前我们提出了汉源县域发展战略和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两项关键的前置工作,一文(空间风貌)一武(经济产业社会)。 
汉源县系列项目关系图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全县格局到半岛风貌,我们认为只有外部关系的探究才能回答未来的新县城的发展路径,而也只有基于城市设计思维的空间资源识别才有可能促进对于自身潜力和价值资源的判断。 


顺着这样的工作思路,我们看到了流沙河谷由北至南,贯穿上汉源(九襄又名花海果都)和下汉源(萝卜岗又名半岛城邦)的山水画卷,同时还有大渡河汉源湖两侧的湖畔村镇蜿蜒两岸。而他们的汇聚点正是萝卜岗半岛县城所在。 
这样就有了我们环湖众村围绕半岛的城镇空间结构,也奠定和维护了半岛意向。随后达成了开展多种特色运动,建立旅游基地的广泛共识。今天看来,地方政府的充分理解和发展需求的主动延迟保障了对于城镇资源价值、发展格局和整体特征的完整识别。也体现了总体规划作为地方发展蓝图的战略价值。 




总体规划编制任务迫切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刺激要素,那就是2012年4月全线贯通的雅西高速,这条曾经被无数次微信转发的中国最美高速—天路。这条高速不但在自身工程上包揽若干第一(隧道、桥梁工程);更是借助川西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了绝佳的景观体验。 
汉源正处在这条高速的中段,未来与乐汉高速等交汇的枢纽。一头是西南首府成都,一头是川藏交接的自然美景。汉源这座地处四川西南深山,少数民族交融的边远地区,成了首府3小时旅游圈的重镇。 
成都三小时旅游圈示意图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天路带来的是人的时空穿越和无限的发展可能。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包括旅游在内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也令汉源政府更加急迫地希望扩大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这又直接或间接地与现有的半岛格局与风貌产生矛盾。 总体城市设计必须回应发展的直接需求,同时维系半岛山城的整体秩序与风貌特征。寻找动力、选择项目、但不忘初心。 

2012-2013年在我们开展发展战略和总体城市设计的同时,县政府曾就最核心的经济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用地布局和县城整体风貌(开发强度)提出过很多设想。是要更快的现实GDP还是持久的资源特征和差异化路径所带来的竞争力? 

我们在发展战略和总体城市设计阶段的结论是维护整体格局,调整原有判断,远近结合,优化项目类型和选址。这样上下汉源的山水画廊、金沙江花海果都两畔得以保留,交通联系方式更加多元和旅游基础设施化。 



县城城市服务与旅游服务双系统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和发展战略双剑合璧,分别从空间特征结构和经济产业选择方面识别、建立、强化汉源的多元特征,具体的技术表达可以被概括为以下方面: 汉源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空间的大半江山,在萝卜岗城镇化后,更需要保留完整均质的自然烘托城镇特征。上下汉源,负阴抱阳。 
上下汉源空间结构示意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更完整纯净的九襄河谷种植带,森林化的农业景观,经济和特色农产品促进非城市特征和差异化。 

保护岗顶、预留山脊线、控制建筑高宽比、梯道优化、山地建筑优化、山地道路特征强化、行道树和街头公园、夜景观设计,强化自己最为独特的山地城镇特征。 
项目组拍摄 
项目组拍摄 滨湖旅游基地、水上公共码头、滨湖观光道、环湖沿线的特色村落。整体的环湖城、镇、乡、村格局勾画一个统一的汉源湖城镇网特征。 立体特色、社区渗透、街道美化,公共空间就是最大的城镇特征。 立体方式重构社区单元,空间资源配置弥补发展差异。 

松林沟改造前 
松林沟改造后 



湾区节点方案概念设计 图片来源:《汉源县城及环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 共识多赢
2012年雅西高速开通之后,汉源乡政府在每年3月梨花盛开的时节组织“汉源梨花节”多年来已成为省内知名的生态旅游节目之一。 2013年借助汉源半岛的气流和良好高差,成功举办了滑翔伞节嘉年华。 2014年,水上运动、自行车赛、山地马拉松等活动赛事举行。 2015年10月,中国龙舟公开赛开战。而汉源更是风光摄影家的天堂、轿顶山、皇木、古路村、茶马古道、泥巴山等等。 短短10年间,汉源不但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再生存问题,更无中生有借助半岛和湖畔的资源培育城镇特征和旅游服务环境,这种资源价值观和隐忍的自我约束,使得百姓的汉源、游客的汉源、政府的汉源、规划师的汉源在空间和时间上达成了高度的统一,有无相生,全社会的力量有了规划和设计的指引形成合力。 期待未来也许也是你的汉源。
来源网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4629266213110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