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攀枝花最美,人美更胜花。!” ——德阳老人刘全文对攀枝花的印象。 去年12月初,德阳老人刘全文与老伴一起来攀枝花康养旅游,一住就是2个多月,在攀期间,攀枝花的美景、攀枝花的好人,给老两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攀前,刘全文特意来到本报,向记者讲述他们在攀的种种经历和感受,盛赞攀枝花之余,他建议我市充分挖掘“身边好人”“平民英雄”,重视道德力量的转化,让已形成的良好社会风气在这片肥沃的道德土壤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火车上的温暖 去年12月2日,72岁的刘全文与70岁的老伴付廷茹从德阳乘坐火车,踏上来攀越冬之旅。上车后,车厢内人潮涌动,挤得不可开交。刘全文与老伴购买的卧铺票又不在一节车厢,一起放好行李后,老两口准备去找另一个卧铺。 “大爷大妈,您们要不要换位置嘛?”这时,坐在他们对面的一名中年男子主动起身询问。“我们就是想换,但隔了好几节车厢,很麻烦!”刘全文说,他本以为中年男子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这名男子竟爽快地答应和他们换位置。 简单聊了几句后,男子便拿着行李去另外一节车厢了,刘全文和老伴则留了下来。事后,刘全文才发现忘了问对方姓名、住址,只知道对方是攀枝花人。这次给刘全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行李已经放好了,而且车上又挤,他却二话不说就与我们换,真的很感谢他!” 公交车上的温馨 次日凌晨4点过,火车抵达攀枝花,老两口提着行李下车,缓缓从站台走出。出了站台,老两口摸不清东南西北,只见一辆64路公交车停在火车站停车场。 
摄影/谢丽贤 “师傅,请问下到锦江之星酒店怎么走?”来攀之前,老两口就在网上订好了酒店。“我们这趟车不能直达,你们可以先坐到渡口桥,然后再坐出租车,几分钟就能到酒店。”64路公交车司机说。 老两口商量着,就听司机的建议,先坐公交再打的。“我们上车时,售票员妹妹主动帮我们提行李,还搀扶我们上车。”公交车到渡口桥南后,售票员又帮着他们拿行李下车,还帮他们拦了一辆出租车。公交车售票员和驾驶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深深感动了老两口。 大街小巷的和善 在攀期间,刘全文与老伴先后到了竹湖园、攀枝花公园、仁和湿地公园、河门口公园、红格、二滩、花舞人间等景区游玩,每到一处,他们都能感受到攀枝花人的热情、善良、厚道,感受到攀枝花人真心实意的帮助、发自肺腑的祝福。 
“不管到哪里,都有热心人指路、带路,有好心人帮忙,在攀枝花,我们感觉不到自己是外地人,而是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和舒心。”刘全文说,来攀之前,他和老伴还担心找不到路、遇到骗子,没想到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攀枝花移步是美景,处处有好人,他们在攀枝花住得很舒心,游得很放心,玩得很开心。 
刘全文说,这样的感触不止他一个人有,他所住的酒店有五六十人,都是从外地到攀枝花旅游的,大家一致认为,攀枝花不仅景美,人心更美,今后的每一年,他们都会来攀枝花,享受冬日暖阳,感受美美人心。 建议重视道德力量的转化 离别攀枝花之前,刘全文有感而发,他说,他曾去过很多城市,但攀枝花是让他感触最深、也是最受感动的一座城市,攀枝花人的“真”,不管是在言语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没有丝毫造假的成分。 
摄影/王东 “攀枝花包容性很强,民风淳朴,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建议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身边好人’‘平民英雄’,重视道德力量的转化,让已形成的良好社会风气在这片肥沃的道德土壤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刘全文说,攀枝花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独树一帜,攀枝花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真真切切,这种道德力量若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前行的力量,必将引领攀枝花向更加文明、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摄影/王东 同时,刘全文还建议攀枝花相关部门重视道德榜样的课题研究,让攀枝花别具一格的好人精神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助力。 来源:下一站幸福
来源网址:https://kuaibao.qq.com/s/20180227B1B7UG00?refer=kb_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