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年培训10万新型农民

刘永好
培养新农民、农技员
●各级政府细化完善针对产业扶贫支持政策
●鼓励支持三农产业龙头参与到产业扶贫
●扶贫企业把好资本人才等资源投入到贫困地区
●以“扶智”为抓手,集合社会力量关注新型农民和农技员
●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教育,培养新型现代农民和新型农场主
国家还有各级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针对产业扶贫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三农产业经验的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产业扶贫企业把好的产业、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投入到贫困地区,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
“今年将向会议提交6份提案,数量比往年少些。”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是参加全国“两会”的第26年,他今年的提案,把焦点聚集在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上。
成都的规划好
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了
“作为一个成都人,一个成都企业家,我自然是非常关心成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也认真做了了解。我认为,成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非常好!期盼成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能够从规划图,变为成都人生活的现实。”刘永好告诉记者,成都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考虑了城市未来在经济层面的发展,更关注了生活在成都的人未来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现在成都的环境已经变得更加优美了,我之前有看报道,过去一年成都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2013年以来最多的一天,这一点真的值得所有成都人感到高兴!”刘永好告诉记者,自己的朋友也十分喜欢成都,非常愿意到成都来。
“必须要说的是,成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非常好,让很多人才愿意到成都来创业。”刘永好认为,成都的未来值得期待,“成都的天空未来一定会更蓝,空气一定会更清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到成都来发展,生活。”
适应现代农业需求
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目标与任务的达成需要政策方针的指引,需要资金与技术的支持,更需要有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技员、新农民,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刘永好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小、散、乱”的特征依然显著。由于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城市务工收入存在较大的比较劣势,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放弃家中农田选择进城务工。“大批农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农业收入较低,转行从事城市产业,这对本来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格局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农村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的现象普遍地存在。”刘永好告诉记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由留守的中老年人来完成,这一现象或被称为“农村劳动力空心化”“这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
刘永好建议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制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计划。同时,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将之定为百年大计,并动员、集合社会力量,尤其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共同参与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培训。“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我们新希望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联合一批优势涉农企业,为社会培养10万新农民、农技员,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表明,企业的参与,既能让培训覆盖面更广,也能让教学与实战相结合,还能对新农民的创业项目或产品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对接和支持,效果突出、意义重大。”
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
实现“造血”式脱贫
“我认为,脱贫攻坚,重点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来川视察,与贫困地区群众共商脱贫之策,并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我们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指明了方向。”参会前,刘永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结果证明,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有三农产业优势的龙头企业利用产业链资源,以适合不同地区发展的、有特色的项目作为为贫困群体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的产业项目,这是实现“造血”式脱贫的有效模式。
“我建议国家还有各级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针对产业扶贫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三农产业经验的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产业扶贫企业把好的产业、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投入到贫困地区,建立扶贫的长效机制,让贫困地区真正实现产业的发展和兴旺。”
同时,刘永好建议国家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举措,鼓励和引导以“扶智”为抓手,集合社会力量,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着力为贫困地区培育一批脱贫致富的本土“新生代”。“引导社会各界在扶贫中更多地关注贫困地区新型农民和农技员的培养。在产业扶贫中引导相关企业依靠自身产业优势,帮助贫困地区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教育,培养新型现代农民和新型农场主。”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薛欢 北京摄影报道
(责编:罗昱、高红霞)
来源网址:http://sc.people.com.cn/n2/2018/0306/c379471-313121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