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绵阳召开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通报会。会上发布了2017年绵阳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共享单车不退押金、汽车“三包”期内4S店推责等十大案例入选。
据绵阳市工商局消保科科长贾红介绍,2017年5月下旬开始,绵阳市消委会陆续接到城区内“熊猫单车”无法退还押金的电话投诉150余件。接到投诉后,绵阳市消委会迅速对该案进行调查,该经营者称因与APP程序设计商终止合作,导致数据库绝大部分数据丢失,在无法核实消费者的注册信息的情况下,造成消费者的押金不能及时退还。市消委会反复与经营者协商,同时书面向省消委会进行了汇报。经省消委会及时约谈其经营者负责人后,该经营者很快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派专人负责绵阳地区投诉处理,该类投诉陆续得到解决。
除共享单车不退押金外,入选2017年绵阳十大消费案例的还有汽车“三包”期内4S店推责、银行征信记录争议、保健食品未标注不适宜人群、企业冒用厂名厂址、保险赔偿争议、按摩服务被烧伤店主拒赔、药业公司超经营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私人作坊生产假冒伪劣洗衣粉及洗衣液、保险代理销售误导等。
通报会上,绵阳市消委会还发布了今年第1号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打着“免费试用”“免费套餐”“赠送体检”“专家讲座”“名医义诊”“养生讲座”“入股养老分红”“免费或低价旅游”“抽奖诱购”“情感诱购”等旗号的保健品消费陷阱。
数据显示,2017年绵阳市消委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748件,解决4675件,处理率达98.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69.9万元,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咨询14159人次,办理省信访局信访件1件,市长热线181件,省消委会接转投诉7件,市工商局局长信箱5件,群体投诉1件。以上案件均按时办理结案。(钟林 记者 祖明远)
来源网址:http://www.myrb.net/html/2018/news/3/1212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