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位于沿滩区腹地,(旧称鳌头铺、毛头铺)早在汉唐时期就是从益州(今成都)经叙州(今宜宾)、滇西至东南亚诸邦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站口。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毛头铺成为自流井盐和叙府土特产往返转运的重要集散地,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清朝同治年间,官府改鳌头铺为永安,以示永远安定之意。 据资料介绍,清朝初年,自流井盐业发展很快,水路外运盐巴已经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到清朝中期,随着自流井盐业生产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自流井盐道为中心的古盐道。这些古盐道全部为石板路,共有13条,总里程约有800多公里。其中一条为井(自流井)宜(宜宾)路,路线为:从自流井下桥经彙柴口、肖家庙、毛头铺、胡坳、孔滩、王场,到宜宾,全长120公里;到宜宾后,与通往云南的昭通和东川古道相接,再行出川,使之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站口。由于永安距自流井10公里左右,来往的客商、贩夫、挑夫大多在此落脚歇稍,永安遂被称为盐运古道陆路第一镇。 
从观音湖出来的兴隆街正是永安古镇的下场 
巷子的尽头是永安老街的主街道 
永安古镇居民大多来源于湖广,移民们来到四川时日长久后难免滋生思乡情怀,相继修祠建庙以怀故乡,先后修建了禹皇宫、天后宫、万寿宫、川主庙、文昌宫永安 “五庙”。兴隆街与正街的交汇处是永安的禹皇宫,这里曾经是永安的电影院,现在已经褪去繁华改为民居。 
大门外的石狮风化严重,也只剩下右边一座孤零零矗立着。 
禹皇宫正在维修中 
永安禹皇宫位于沿滩区永安镇熬头铺社区,祥和街5号(原祥和街26号),阖乐祠南侧,坐南向北;修建于清代的会馆建筑。现存前殿戏楼一座和左右厢房,整体建筑为两层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 
戏台也早已改建为民居,主体基本上保存下来,少部分木雕还在。 



俯瞰禹皇宫 
禹皇宫与閤乐祠相连的很紧密 
閤乐祠,坐落在永安老街下场口,是湖南、湖北移民于清咸丰元年建成的古建筑,总占地面积为1128平方米,原属于禹皇宫的一部分,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閤乐祠的石栏板从左至右分别刻有6幅石雕,这些石雕造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生动活泼,有人物、动物,有柴门、石阶,还有浮云、流水、小桥、人家,看上去非常精致,具有鬼斧神工之妙。石雕左面原来刻有配画诗词,只是经过岁月的浸染,这些诗词已被雨打风吹去。经过考证,这6幅配画诗的作者属于唐宋时代。 
可惜大门紧锁我们只能从外围的建筑上感受一下閤乐祠的风采 

门口上精美的石雕依稀可见 
风火墙上的泥塑和彩绘 

看完閤乐祠继续向上场走 
很多年没有来永安老街变化还是很大,石板路和两边的建筑基本上已经改建过了。 
正街右边兴隆巷上这个古建筑是永安的天后宫 
永安天后宫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位于沿滩区永安镇鳌头铺社区兴隆巷北,兴隆街12号,文昌庙东南侧,坐西北向东南,面积约790平方米。天后宫是由福建籍刘氏商人修建的会馆,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混合梁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四周以山墙、烽火墙环绕与衔接。 

沿中轴线依次分布门厅献技楼、左右厢房和正堂,中间为院坝,左右厢房分别是龙厢与凤厢,正堂两侧各为配房。现在天后宫早已改建为民居,中间的院坝也被各式建筑占据,只能从高高的山墙和风火墙感受当年的气派。 
天后宫的山墙和风火墙基本保存完好,精美的泥塑和彩绘足见整个建筑有很高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屋檐下的木雕不仅精美,还保留着难得的彩绘。 

电桩电线密布几乎是每一古镇的特色 
永安中心校是街上的地标 
从学校大门两边的建筑看,这里原来应该是老街上的一个古建筑。 

老街两边的老宅 

这堵长长的围墙里面是永安粮站 
永安粮站的这对石狮很精美 
大狮子与小狮子,这在自贡地区还不多见。 

粮站内的古建筑 

永安古镇并不长,一个小时足矣。这里曾经有多么繁花似锦,已不得而知,但从这些穿越时空依然流光溢彩的古建筑略可窥见一二。永安古镇既有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众多古建筑,又有美丽养眼的金银湖和观音湖,相信这里会重铸当年的辉煌。
来源网址:https://kuaibao.qq.com/s/20180320A0IWM600?refer=kb_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