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期间攀枝花被《中国人大》杂志点名啦《中国人大》杂志2018年第5期刊发题为 《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 激活转型绿色发展动能 攀枝花:从“钢铁硬汉”到“阳光暖男”》的文章 3月16日印制5000册送出席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驻地  “ 《中国人大》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刊物,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主要面向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同志。 《中国人大》是全国各级人大唯一的国家级宣传刊物,也是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全国各级人大的工作情况,交流人大的工作经验,展示人大代表的风采,探讨中国人大制度的理论。在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的情况下,它是联系各级人大及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 ” 文章全文如下▼ 资源型重工业城市,似乎很难和蓝天白云、四季花香画上等号,但四川省的攀枝花市是一个例外: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在这里相得益彰。 近年来,这座城市发挥比较优势,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实现了由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工矿基地向阳光花城、资源型城市向康养胜地、三线建设城市向四川南向门户的“蝶变”。人均GDP、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  “123456”诠释城市新内涵  摄影/袁杰 2017年金秋和初冬,“阳光的味道”攀枝花芒果品牌系列推介活动在北京、成都、上海、香港、澳门举行,攀枝花市用“123456”做自我介绍—— “1”,即一朵花。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 “2”,即两条江。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 “3”,即三线建设。攀枝花是因国家三线建设建立起来的一座移民城市。 “4”,即四张名片。攀枝花是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四川南向门户。 “5”,即五个县(区)。攀枝花下辖三区两县,俗称“有米有盐(米易县、盐边县),有东有西(东区、西区),天时地利人和(仁和区)”。 “6”,即“六度”禀赋。攀枝花拥有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六度”禀赋。“海拔高度”:市区海拔1000~1500米。“温度”:年均20.3℃,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湿度”:年均55%~60%,长年舒适干爽。“洁净度”: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PM2.5常年低于32微克/立方米。“优产度”:一年四季鲜果不断,芒果畅销国内外。“和谐度”: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攀枝花“自画像”告诉世界:“钢铁硬汉”已悄然隐退,“阳光暖男”正翩然而来。 “两篇文章”打开发展新空间  刘家成/摄影 “百里钢城”曾是攀枝花闻名于世的名片。然而,200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仅16%,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痛定思痛,这座城市踏上转型之路。  摄影/朱珠 做“减法”,淘汰和退出钢铁、煤炭产能200多万吨,关停污染企业300多家,舍弃投资上百亿元,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014年入选“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 做“加法”,充分发挥“地下的钒钛和天上的阳光”两大优势,浓墨重彩书写两篇文章—— 做好“钒钛”文章。实施钒钛“五个一”工程,建强一个部省市共建的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具有标准主导权的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建设一个聚集全国钒钛交易资源的国家钒钛交易所、建实一个“高”“新”特色鲜明的国家钒钛高新区、建好一批有实力的钒钛企业。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钒钛制品生产基地。  摄影/王东 做实“阳光”文章。制定五个“康养+”规划,全域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创办全国首家国际康养学院,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跻身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234”思路追梦幸福新时代  王东/摄影 2018年1月,攀枝花市委确立了推进新时代攀枝花现代化建设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 “一”,即一个目标,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二”,即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三”,即强化项目、政策、资金“三大工作抓手”。“四”,即推进“四个加快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打造国际领先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中国阳光花城,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加快建设中国康养胜地,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康养基地。加快建设四川南向门户,建成名副其实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四川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发展高地。 攀枝花市委书记李建勤表示,我们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攀枝花建设成为一座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阳光花城、康养胜地。
来源网址:https://www.toutiao.com/a6534925169641652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