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四川要闻 财经消费 教育纵览 视觉中国 三农观察 网络热搜 法治联播 汽车之家 家居房产 文旅体娱 医疗健康 食品餐饮 慈善公益 科技数码
天府观察网LOGO 新闻中心 食品餐饮 查看内容

“网红食品”如何红得健康? 监管还需形成合力


来源: |2018-11-12 11:07| 浏览量: 86233



  来源标题:“网红食品”如何红得健康?监管还需形成合力

  “脏脏茶”“流心蛋糕”“无添加曲奇饼干”……从私房甜品到早茶点心,从夜宵小吃到食补偏方,不知从哪天起,社交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美食突然流行起来。有的被商家赋予“健康食品”的名头,有的自从被传到网上,特别是被明星转发后,迅速席卷各种社交平台,一夜之间成为爆款。这些从网络上流行起来的“网红食品”真的靠谱吗?

  备受消费者追捧

  这段时间,身边朋友开始流行买一种网红流心蛋糕,而且都是成箱购入。按照朋友给的信息,记者到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这家店铺销售的网红流心蛋糕,月销量超过2.6万单。网友留言也是褒奖声一片,“入口即化的奶香味,绝对是仙女们的标配”“好吃到让人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

  网红食品到底有多火?线上如此,线下更是惊人。今年夏天,风头最劲的网红饮品无疑就是“脏脏茶”。有网友爆料,8月底武汉一家新开业的网红茶饮店,每天排队的人都蜿蜒几十米,“粉丝们”顶着太阳排1个多小时队,就是为了喝上一杯当红的“脏脏茶”。

  “脏脏茶”就是黑糖珍珠奶茶,黑糖汁在杯中挂壁形成虎纹效果,在抖音和小红书上风靡一时,被很多年轻人昵称为“脏脏茶”。这样靠新奇概念和独特造型取胜的网红单品,最近也频频出“爆款”。号称可以排毒养颜的“椰子灰冰淇淋”、外形完全像毛巾折叠后的“毛巾卷”蛋糕、“新鲜看得见”的透明袋包装牛奶……记者了解发现,这些爆款网红产品,基本上遍布各大城市,且备受年轻人追捧,甚至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点,不远千里,排队几小时,然后“拔草”晒圈,坐收评论点赞。

  与此同时,不少国外“网红食品”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比如,营养保健品等,其中不乏国内禁止个人携带入境的外来物种。前不久,从德国回国探亲的陈女士就被机场海关人员扣下随身携带风靡欧洲的“网红营养品”奇亚籽。

  食品安全问题频现

  “网红食品”在让一些美食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屡被曝光。2017年8月份,因含有国家管制药品成分,广东公安部门查处了一款名为“咔哇潮饮”的网红饮料。无独有偶,被追捧的上海当红餐饮品牌“一笼小确幸”,也因食品安全问题从各大餐饮平台消失;热卖的“三只松鼠”一款开心果产品在国家抽检中被检出霉菌超标,超出国家标准1.8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商品与商家的宣传也并不一致,部分商品甚至可能会损害健康。比如,“脏脏茶”含糖量较高,喝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椰子灰冰淇淋”是因为添加了植物炭黑食用色素,与排毒养颜完全没有关系;透明包装奶也不过是常温奶换了个马甲,不能避光反而容易让牛奶失去风味。

  “‘网红食品’既带来红利,也是高危信号。”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网红食品”借助资本助推,其规模扩张速度可以超出想象,同时也会将问题放大。比如,“一笼小确幸”的细菌污染、“三只松鼠”的霉菌超标,在小规模运行时或许并不会被发觉,一旦“红”了之后,产能瓶颈可能导致企业放松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造成整个供应链条失控。

  安全是食品的底线,为何这些“网红食品”能遮蔽众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基本判断?业内专家表示,这与商家的营销策略有很大关系。一方面“网红食品”用高颜值吸引用户,加上利用朋友圈熟人关系、口碑传播的社交特性,同时发动营销公众号为其背书,刷出存在感;另一方面,“网红食品”一般都打着情怀、文艺、小清醒等招牌,迎合了人们追求新奇、跟风从众的心理。这也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网红食品”时,往往会忽视生产厂家、商家的合法资质。

  监管还需形成合力

  “网红食品不应成为创新的制约,但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放松。”钟凯认为,对“网红食品”要有包容的心态,鼓励其创新。同时,也要加强监管,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擦边球”敲打警告,不能允许“网红食品”游离在监管之外。

  事实上,对于“网红食品”的网络规定与查处是有法可依的。根据我国《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第十条规定,网络平台发布的食品信息应当合法有效,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作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然而,对“网红食品”存在的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往往鞭长莫及,特别是在微信朋友圈买卖的个人销售行为,具备很强的隐秘性。

  消费者在选购“网红食品”时,不要只凭噱头就去购买,要对食品安全信息和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多留个心眼。要选择有经营许可证的店家,购买手工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同时,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有成分标签的食品,尤其要查看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对于保健食品的选购,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消费者首先要对保健食品功效和食用目的有一定认知,切勿盲目选购使用。购买时,应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相关信息,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警惕利用奖品吸引、健康讲座、亲情营销、夸大忽悠等方式销售的产品,避免上当受骗。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让“网红食品”红得健康,唯有监管部门、商家与消费者形成合力。食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严打“黑作坊”摇身一变成“网红”,对不法商家侵入朋友圈的营销行为一查到底,形成震慑作用。在严格有效的监管之下,商家才能真正为消费者负责,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切实保证食品安全。此外,消费者还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警惕和防范心理,避免盲目追捧问题“网红食品”。

  
【编辑:张羽 校对:李强 责编:唐杰 审核:王欣悦】
《“网红食品”如何红得健康? 监管还需形成合力》如注明 “来源:XXX(非天府观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联系本网处理。

上一篇:吃有机食品能防癌?专家:夸大其辞
下一篇:第100届全国糖酒会3月在蓉举行

国内热点
    “反向代购”折射中国市场活力(每月消费观察)
      欧阳洁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9版)  最近,海内外社交媒体被一条新闻刷屏——不少美国人纷纷来中国采购商品,理由很简单:“便宜!”  支付宝数据显示,2025年4月前半月,来华游客用支付宝消

    进口榴莲“当日达”,我们能品出什么?(观象台)
      韩鑫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8版)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马来西亚新鲜榴莲最快不到18小时便能摆上国人餐桌,见证着开放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观察中国进口水果市场,质地细腻、香气四溢的马来西亚

    利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 安徽整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4版)  本报合肥4月29日电(记者田先进)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度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造假专项整治行动阶段性成果。据介绍,专项行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婚姻登记管辖地限制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婚姻登记管辖地限制  婚姻登记将实现“全国通办”(法治聚焦)  本报记者易舒冉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1版)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新修订的《条

    国务院安委会对辽宁辽阳一饭店重大火灾事故查处挂牌督办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04版)  本报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刘温馨)29日,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受伤。根据《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

    李铁案二审宣判!维持原判刑期20年
      2025年4月30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李铁受贿、行贿、单位行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关内容  国足原主教练

    不是低血糖!女演员溺水真实原因公布,官方致歉
      近日,太原海洋大世界“美人鱼”溺水事件引发关注。  4月28日,太原海洋大世界在官方账号发布《关于向美人鱼冯女士及其家属的公开道歉信》。详情如下↓  尊敬的冯女士及其家属、尊敬的广大网友:  大家好

    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举措将出台(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刘志强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9日第04版)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  支持就业、

    重庆将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9日第17版)  近日,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发布会在重庆举行。重庆提出,3年内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预计到2027年,智联电动车年产量超过1500万辆。  打造智联电动车

    普京宣布5月8日至10日实施停火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9日第17版)  新华社莫斯科4月28日电(记者黄河)俄罗斯总统网站28日发布声明说,俄总统普京决定,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期间,即5月8日零时至5月11日零时实施停火。在此期间,一

 
 图片新闻
 
 编辑推荐
 

关闭

本网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郑重声明 | 服务范围 | 免责信息 |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
本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天府观察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天府观察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2024105439号-1 ©2017 - 2025 天府观察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