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说:当自己心情好时,即使孩子有点调皮捣蛋,看着孩子也是越看越可爱;但如果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孩子还在一边吵闹,就会压不住火气,有时还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 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有句话说: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就学会了仁慈;而那些在皮鞭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产生的就是仇恨。 所以,即使再生气,这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也不能打,父母们要牢记。 一、2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曾经有位育儿专家在书中说: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父母怎么爱孩子都不为过,特别是妈妈。因为2岁以内的孩子所有的活动和需求,都仅仅来源于生理上的需求,只是为了满足吃喝拉撒睡这一系列的活动。妈妈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是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妈妈,也是孩子一生中心理生理成长的重要时期。 2岁以内的孩子,许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是一种身体的条件反射,如果对婴幼儿儿时期的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无法达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恐惧感,以更大的哭声来做为回应,虽然孩子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但已有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孩子会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怀疑,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胆小的性格。 另外,2岁以内的孩子,娇嫩的皮肤也无法承受成年人的“巴掌”,即使下手很轻,也非常容易造成伤害,特别是孩子的头部,成年人的推拉摇晃,或是稍有碰撞,都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脑部受伤,进而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抚养2岁以内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将自己生活、工作中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当家长情绪不稳定时,可以暂时回避,等情绪稳定了再照顾孩子。 如果感觉到孩子确实是无理取闹,家长可以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要马上去理睬孩子,慢慢地,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这种无理哭闹的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 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无理哭闹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即使是吼叫或打骂,家长的回应都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哭闹和父母的回应,以及满足要求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还很小,但也是孩子进行外部探索和感知世界的最初阶段。 这时的孩子已具备了观察能力,也就是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了,当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时,家长可以把生气写在脸上,孩子意识到了,就会及时停止。 二、6岁以后的孩子不要打。 随着年龄的增长,6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清晰的独立自主意识,而且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开始非常渴望自己的表现和努力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特别是父母的赞赏。许多父母都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脸皮开始变“薄”了,有时父母的一句无心话,都会让孩子觉得很委屈,如果是父母的行为暴力,动手打孩子,更是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语言暴力或行为暴力之下的孩子,极可能走两种极端,要么孩子变得特别自卑胆小,形成懦弱无能的性格;要么开始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形成了心理阴影,也学会了用暴力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形成暴戾的性格,稍有不合心意,就对人恶语相向。无论哪种结果,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人际关系都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对于6岁以后的孩子,家长如何教育更好呢?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放下“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的观念,6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架势,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出现冲突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他会做这种行为的原因。 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孩子在台上演讲时,主持人问这孩子,如果你正驾驶着一架飞机,突然发现飞机没油了,而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该怎么做呢? 孩子说,我自己背上降落伞跳下去。台下的成人都开始讥笑孩子太自私,主持人又问,你为什么要背降落伞跳下去呢?孩子说,因为我要跳下去取汽油,然后再回来驾驶飞机,保证大家的安全。台下的成人都不做声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误,家长需要严肃的指出,但是家长的情绪要稳定,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直接说出问题点,最忌讳唠唠叨叨说一大堆,但又没说在点子上,这样难以让孩子心服口服,还容易让孩子有逆反心理。需要切记的是,只批评孩子做错的事情,而不要轻易去批评孩子的人品甚至人格。 三、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家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来说真是个大考验,因为许多时候,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和父母对着干,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浑身长满刺的大刺猬,既带刺还特别倔强。 青春期的孩子已无法听进父母的管教,讨厌父母的事事关注,一心想独立,甚至脱离父母的管束。任何事情,他总有与父母不同的想法,开始喜欢一些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穿与众不同的服装,喜欢不断标榜自己的独特性,家长面对这时的孩子,特别容易上火,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 但打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孩子身高站起来都比父母要高了,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越是用打骂来管教,孩子往往越叛逆。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最考验父母的心态。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除了受环境和追求独立的思维影响之外,还受到身体荷尔蒙的影响,容易情绪激动,表现出一些不够理性的行为。这其中大部分是生理发育的一个过程,是成长的一部分,家长需要放平心态去接受,有的时候,并不是青春期的孩子故意作对,而是他们也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相处的模式是平等的,是尊重的,当遇到外界冲突时,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阵地,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可靠的,可信任的,才能确保亲子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关系才能让沟通更顺畅一些。 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调整好心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Gatw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