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网站17日消息,有着宇宙第一大行之称的工商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已经正式获批。这是继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之后,五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全面获批。

从去年底首批至今,银保监会分三批核准了五大国有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设立,在五大国有行之后,还有多家银行的申请已获得受理或拟提交申请,20家以上公告了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两批4家国有行获批的措辞相比,此次工商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新增了“尽快实现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新增合规资金”。
业内专家分析,由于2018年四季度理财子公司新规允许直接投资股市,因此这里所说的金融市场显然是包含了股市的,市场普遍期待理财子公司能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
最快或于2019年上半年开业
分析人士表示,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获批速度超出预期,反映出监管部门希望通过理财子公司加快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回归本源。五家国有银行率先获批,为其他银行设立子公司起到引路作用。
融360分析师杨慧敏认为,此前中行和建行发布公告设立理财子公司,仅一个多月就获得银保监会的批准,可见理财子公司设立的步伐在加快。
按照《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建期为批准决定之日起6个月。据此推算,首家理财子公司最快或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开业。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在理财子公司刚开业时,因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尚在培育之中,在股票配置上可能会偏保守,可能会优先考虑低估值、高股息、股价较平稳的股票,增量未必很快体现;长期来看,伴随投研能力的完善,客户结构更加丰富,股票配置比例有望渐渐提高。
毕马威金融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陶进伟表示,银行理财资产投到资本市场的占比较小,未来如果产品从预期收益过渡到净值化型后,管理水平和资产配置会相应有所倾斜,并要调整产品体系、投研体系。产品体系需从预期收益转向净值化管理,投研体系应从原来更多关注信用风险,慢慢转化为关注商品、另类资产、股票市场。
五大国有银行资产总额超百万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资产总计为28.2万亿元,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的资产合计超过100万亿元;构成了中国金融资产的主要江山。

五大国有行基金公司规模2万亿
实际上,在五大国有行旗下的公募基金公司,即使在竞争激烈当中,规模在同行中排名较为靠前。2018年底,不论是否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四大国有行排名均在前20以内,交通银行旗下交银施罗德基金排名在25名以内。
五大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约为2万亿元。

五大行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金约600亿
五大国有行设立理财子公司,都是百亿级别的注册资本。而旗下公募基金注册资本仅为一两亿元,即使经过10多年发展累积,净资产也无法与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相比。
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工商银行拟不超160亿元、建设银行拟不超150亿元、农业银行拟不超120亿元、中国银行拟不超100亿元、交通银行拟不超80亿元。五大国有行合计为610亿元。
旗下基金公司:2018年6月底的数据,工银瑞信基金注册资本2亿元,净资产70.24亿元;建信基金注册资本2亿元,净资产42.65亿元;农银汇理基金注册资本17.5亿元,净资产为27.39亿元;中银基金注册资本1亿元,净资产33.6亿元;交银施罗德基金注册资本2亿元,净资产28.1亿元。

中小银行“抱团”或成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约30家银行对外宣布将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包括江苏银行、北京银行等11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2家农村金融机构。
根据普益标准2018年4季度问卷调研反馈的165家银行数据来看,市场上至少有60家左右的区域银行在积极进行理财子公司的筹备工作,拟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区域银行家数还将继续增加。
普益标准分析人士认为,决心开展资管业务且已具备条件的区域银行,应以此次转型为契机,积极布局理财子公司建设,抢占市场先机,早日构建起自身核心竞争力,为自身资管业务的壮大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尚不具备成立理财子公司的中小型区域银行则需进一步厘清资管业务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加强资管业务各项核心能力建设,推动力所能及的业务转型和发展。
多位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从门槛来看,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都具备成立理财子公司的条件,那些资本规模较小、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基本不具备条件。考虑到较大的理财业务存量及后续资本注入,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门槛非常高。部分中小银行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出资设立理财子公司,可以说是顺势而为,既保住了理财资管业务,也不需要在初期就投入过多资本。
外资入股理财子公司迎来“黄金窗口期”
在监管部门的鼓励引导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正迎来“黄金窗口期”。
毕马威银行业管理咨询总监刘绍伦称:“随着中国金融机构对外资逐步开放,现在是外资公司入股理财子公司一个较好的窗口期。我们观察到一些银行筹建理财子公司时已经开始考虑并可能会着手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成立。”
“我们绝对看好中国资管市场,也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和合作伙伴。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中国资管市场的潜力,所以有些银行答复我们准备全资设立,但我相信总会有合适的机会。”一外资行高管对记者表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